东港农商银行创新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鲁网4月13日讯 连日来,东港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各项决策部署,以“增量、扩面、降本、提质”为轴心,以客户融资需求为核心,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充足的资金保障有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维护“六稳”、促进“六保”中践行了责任担当。
截至3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59.21亿元,较年初增加11.7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86亿元;贷款增幅7.93%,同比提高0.74个百分点。
定制专属产品 为企业量体裁衣
在省联社推出的66款信贷产品基础上,该行结合辖内实际先后创新推出了“抗疫贷”“文旅富市贷”“复工复产贷”“蓝莓贷”等12款复工复产信贷产品,“量体裁衣”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通过深化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依托“鲁担惠农贷”“强村贷”等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力度。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点,与陈疃镇政府等部门联合举办蓝莓文化旅游节,创新推出“蓝莓贷”,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截至3月末,已发放“鲁担惠农贷”129户11387万元,其中强村贷5户650万元;“蓝莓贷”21户1323万元。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痛点及难点,通过优化担保及降低利率等方式,先后推出“复工复产贷”“组合担保贷”,为企业纾难解困。
截至3月末,该行已发放“组合担保贷”21户、2.32亿元;复工复产贷”25户、2.06亿元。与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文旅富市贷”信贷产品,先后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文旅及金融部门内转发学习,在“学习强国”公众号多次推荐,并获得“日照市金融创新奖”二等奖。截至3月末,已发放“文旅富市贷”207户、2.28亿元。
加大信贷投放 解企业燃眉之急
一是加大助农惠农力度,助力农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战役情 保春耕”“党旗飘飘 助农惠农在行动”等活动,并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充分发挥“信e贷”“信e快贷”等线上产品优势,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截至3月末,已发放涉农贷款54.40亿元。
二是强化合作机制,全力护航企业发展。通过深入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百行进万企活动”“金融辅导队”等活动、举办“人才贷”银企对接洽谈会、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网点”等多种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强化政银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先后与市航空产业园、东港区农业农村局、开发区管委等单位部门对接,主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3月末,已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955户77.21亿元,其中今年首贷培植小微企业13户5623万元。
三是抓实政策落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对接人社局、团区委,退役军人事业局等部门,充分利用政府大平台,全力推广创业担保贴息贷、青年创业贷、退伍军人贴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提高贷款营销精度,进一步增强市场拓展效能性。截至3月末,已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4948户8.96亿元、青年创业182户9041万元、退伍军人贴息贷16户660万元。
降低融资成本 免企业后顾之忧
一是纾难解困,降低续贷频率。2021年继续积极落实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普惠小微企业,通过无还本续贷、贷款合理展期、延期付息等措施,切实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全面做好存量贷款的接续工作。一季度,累计为普惠小微企业办理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业务38户1.74亿元,延期还本付息1户895万元。自2020年6月以来,通过积极落实“两项工具”政策已获得人行激励资金485万元。
二是减费让利,全面降本减负。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认真落实“两禁两限”收费政策,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及担保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利率定价,合理设置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季度,已为44户企业降低利率,为企业累计节省利息175万元。
持续改进革新 助企业轻装上阵
一是丰富担保模式,拓宽客户融资渠道。持续完善融资产品类型,构建信用、担保、第三方组合担保及股权融资等多种信贷担保模式;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完善多层次风险分担体系,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充分运用“家庭、亲情”无形信用资产,实现“个人信用贷”“家庭亲情贷”等无担保金融服务模式。
二是精简业务流程,缩减客户办贷时效。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坚持权限内贷款不过夜,全面落实“便捷获得信贷”行动;推行“2+1”审批模式,最快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发放贷款,最大限度解决客户对信贷资金需求“急和快”的问题;建立贷款办理容缺机制,在真实合规前提下,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采取“先行受理、容缺办理”方式,对客户资料不齐全的,允许事后补齐。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四张清单”、全面开展网点转型、铺开信用工程,实现了城乡服务一体化;通过充分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网上银行、业务在线预约平台等线上渠道,进一步满足“零接触”服务方式需求;在7处网点设立了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便民处,实现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一次办好”。(通讯员 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