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20日讯 (记者 刘辉 刘胜男)9月20日,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火爆持续中。记者今日上午再赴现场,切实感受到菏泽巨野县牡丹工笔画的魅力。
一进C1展区,牡丹花香迎面扑来,记者被这阵阵花香吸引,抬头一看,菏泽展区的一株株排列整齐的牡丹显现在记者眼前。“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难怪诗仙李白会把牡丹与佳人对比,牡丹确有其独特的美艳。
在牡丹花景对面,一位画家正襟危坐,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喜色,手中工笔似千斤万两,轻易不肯落笔,真要落笔之时,又如蛟龙入海,笔墨在纸面上翻起阵阵巨浪。画家案前的纸上正是朵朵鲜活的牡丹,轻描勾勒,重碾研磨。比起眼前真实的牡丹,画家笔下的牡丹更具别样的神韵。
巨野县书画院画家吕国亮
巨野把文化特色转化成了产业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画家名为吕国亮来自菏泽巨野县,是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会员、也是“巨野县书画院”的画家。“巨野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虽然在跟记者交谈,但吕国亮手中的笔仍没有放下,“巨野是中国文联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也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
见记者对巨野书画饶有兴趣,吕国亮开始放下手中的画笔,从身边拿出一组数据。“这次巨野书画能作为菏泽的品牌参加文博会,是有深厚底蕴作为支撑的。牡丹文化是菏泽的文化特色,而巨野把这种文化特色转化成了产业。”
随后,吕国亮将数据展开,指着数据告诉记者,“巨野将书画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巨野县2018年创作各类书画作品120余万幅,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亿元。”
展厅对《花开盛世》进行了1:1还原
人群中“藏”着享受特殊津贴的老艺术家
记者来不及回味这组数据,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接上了话。“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正是巨野重视人才培养,才能让书画成为一种特色产业。”
记者转头一看,说话的人白发苍苍却目光如炬,让人难以猜透其年纪。记者经了解,来人名叫黄恩涛,今年71岁,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艺术家、正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巨野县书画院艺术总顾问。
黄恩涛告诉记者,他深切感受到巨野县政府为做大做强书画产业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巨野县投资6500万元,建设了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的农民书画培训基地,同时引导各镇区办建设了39家基层画院,这些画院年培训各类画师2000余人次。这些都是巨野县政府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付出的切实努力。
在与黄恩涛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巨野县书画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巨野县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全县画家们的辛勤付出。“去年上合青岛峰会悬挂的《花开盛世》,就是由中国书画之乡的几位优秀画家共同携手完成的,大家齐心协力发展牡丹文化产业,才有了现今的成果。”
黄恩涛接受记者采访
执着、服务,老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
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记者发现老艺术家们在技艺的传授和创作精神的传承上也为年轻的艺术家们起到了带头作用。记者提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一定很辛苦,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努力,黄恩涛听完笑了笑,接下来的话格外语重心长。
“我个人觉得艺术创作不应该用辛苦这个词,试问,哪个行业不辛苦?艺术不谈辛苦,只谈执着。”黄恩涛顿了顿,接着说道“年轻的时候,为了做出一副满意的小构图,好容易改无可改了,往窗外一打眼,天亮了。其实做出一副作品带来的成就感是很短暂的,短暂的成就感后,心思又要投到下一个作品上了。坚持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对艺术创作的执着。”
近50年的创作生涯,黄恩涛把一辈子都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创作上。“我能在文化传承上尽一些绵薄之力,最根本的还是我一直坚信,服务人民需求的艺术创作更具价值。”
“艺术创作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用自己的创作方式尽力满足人民的需要。”黄恩涛说这话时格外坚决。
黄恩涛作品《风雪顾芦图》与《文王访贤》
有资料显示,2018年巨野县创作各类书画精品200余幅,在国家级各类美展中获奖作品8幅,入选作品22幅;2人成功晋级中国美协会员,9人成功晋级山东省美协会员。上百名省级以上书画家、上千名职业书画师、上万名书画从业人员、上百万幅书画艺术作品创作能力、上亿元的年收入,巨野工笔牡丹画无论从地域优势、产业基础、社会认可度,尤其是画家具备的创作能力,都走在了领跑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