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20专题 > 2020济南最美教师 > 教书育人楷模 > 正文

杨庆华

2020-09-09 16: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5年来,杨庆华勤修师德不辍,苦练师能不止,“以整个身心去做整个教师”,深深扎根教育这方热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学生是他生命的根,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他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就把整个身心完全地交给了学生。

  一辈子做好老师,好老师能把孩子引向光明、引向高尚、引向成功,这就是我的追求。——济南市莱芜第二中学 杨庆华 

  杨庆华,男,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莱芜二中物理教师、教导处主任。1995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事班主任16年,送11届毕业班,25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爱生如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先后荣获莱芜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市师德宣讲团成员、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学能手、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年度考核连年优秀,主持市重点课题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5年来,杨庆华勤修师德不辍,苦练师能不止,“以整个身心去做整个教师”,深深扎根教育这方热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学生是他生命的根,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他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就把整个身心完全地交给了学生。

  在杨庆华的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摞摞的笔记本,打开来,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他这些年来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打开一张张泛黄的纸片,一个个动人的往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一句句朴素的话语,折射出他25年的执着与坚守。在一本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几行文字:“有一种人,游弋于平静水面,波澜不惊,悠然自得,虽四平八稳,却悄无声息。有一种人,搏击于惊涛骇浪,风高水急,悬念迭生,但勇立潮头,且卓尔不凡。”杨庆华就属于敢立潮头,破浪行船的那种人,无论何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无法忽视,难以忘怀。

  风雨兼程廿五载 情系乡村播春晖

  杨庆华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孩子,山区落后的生活条件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自身成长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山区的面貌,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因此从他高考填报志愿的那一刻起,他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立志把教育作为自己事业的终生追求。希望通过传授知识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走上幸福之路。当毕业分配到农村高中的时候,他没有抱怨,抱起被褥就去报到,他认为在农村学校能接触更多的农村孩子,更能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然而,落后的教学条件,使很多物理实验无法开展,不便的生活环境,让一日三餐都煞费脑筋,农村孩子羸弱的知识基础,让教学举步维艰,残酷的现实猛烈地击打他的身心,让他身心疲惫,然而当看到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时,他心软了,一咬牙选择了坚守,一守25年过去了,期间有多次工作调整的机会,他都毅然放弃,因为他舍不得放下那些读书的孩子。在每天与学生的相处中,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他都欣喜不已;孩子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他仍然给予工作的指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有烦心事的时候,他都尽心给予疏导。学生与他无话不谈,无话不说。“老师,就像一位慈父,在苦闷的时候总能给我们带来光明,您的谆谆教诲,是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清华大学学子韩凯发自肺腑的话,就是对他教育情怀的完美诠释。于漪先生说过:“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杨庆华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践行着一辈子做好老师的诺言。

  春风化雨润心田 丹心一片育桃李

  “是恒星,总是要发光的。不论运行在哪个轨道,也不管被安排在哪一层次,即使还没有被发现。”25年的教学生涯,使杨庆华老师深深懂得,做教师就要象恒星一样,用自己的爱温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责任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杨庆华的心中都会燃起怜爱之火。在工作中,他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每一个学生细微变化的根源,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他对困难的学生无微不至的给予关心。在杨庆华的班中,有一名叫杨超的学生,家中父亲病重,家庭为给父亲治病负债累累。母亲为能多挣些钱只能到附近砖场做着身强体壮的男人们所做的工作。即使这样也只能勉强维持家中生计。因无法交学费孩子被迫辍学。杨庆华得知后,来到孩子家,望着苍白羸弱的父亲和嘴唇上起了火泡的杨超,抑制着满腹辛酸,微笑着说:“老师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你学习这么优秀,学校为了奖励你,将你这学期学费免了。”杨超高兴地笑了,笑容里写满了喜悦与感激。虽然杨超至今不知道这学费是杨庆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来的,但杨庆华知道,让学生回到学校读书对学生对他自己都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齐勇同学父亲去世,母亲常年有病,家庭非常困难,杨庆华给予他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生病的时候,给他送水送药,每次订资料的时候,总是及时地把钱送到他的手中,作业总是单独给他面批……这种无私的关爱在这位同学身上终于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后来这位同学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他从不嫌弃后进生。王雷是出名的“双差生”,家长对其失去了信心。有一次王雷被家长棍棒相加,打得不知去向。杨庆华得知此事后,硬是冒雨摸黑带学生找寻,直到深夜11点多钟,才在郊外的草堆里将其找到带回家。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他没有轻率地放弃,而是与他交谈,鼓励他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引导,王雷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此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25年的工作经历,使杨庆华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父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在他的心中,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他而言,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为了学生,他牺牲了许多花前月下;为了学生,他把结婚时间调在了假期当中;为了学生,患重症的父亲悄然辞世,竟没有留给他一份尽尽孝心的机会。学生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他给家人留下的却是一次又一次遗憾,还有他心中永难磨灭的愧疚。他总是全副身心地用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总能在教室里、办公桌旁、校园角落里,总能发现一个执着的身影。杨庆华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他们暗地里铆足了劲,好好学习,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自己的老师。每一届高考来临,他的班级总能创造优异成绩,书写二中高考神话。他的付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多次获得“莱城区优秀班主任”和“莱芜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每年教师节前后,雪花一样的承载着深情厚谊的信笺如期飘至杨庆华的身边:

  “杨老师,从您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父爱深沉,什么是慈爱安详,您的恩情我将铭记一生。”

  “书声中那秋风吹来,校园中那金菊花又开,游子的热泪润湿襟怀,心念恩师情深似海。敬爱的杨老师,祝您永远健康快乐!”

  “俯首是你慈祥的笑脸,仰首是你甜蜜的微笑,睁眼是你温柔的抚摸,闭眼是你谆谆的教导。杨老师,我永远敬您,爱您!”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重了教师魂...... 或许,这只是一支小曲,并没有道出杨庆华为人师的全部内涵,但我们至少从中感受了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的圣洁和爱的伟岸。

  孜孜不倦教改路 殷殷不变园丁情

  杨庆华立足学生需求,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把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毕生的追求。为此,他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苦练教学基本功,他每年都自订多份业务刊物,写下两万字的理论业务学习笔记。他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材施教”,他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以物讲理,见物思理”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不唯教材,不唯权威,思路开阔,逻辑严明,知识功底深厚,善于旁征博引,高屋建瓴,把教材中艰涩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把枯燥无味的原理讲得活灵活现,注重向学生提供新的知识信息,使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刻的知识内涵相得益彰。杨庆华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学神话,他的班上再差的学生,在物理课上都是那么专注。多年来,他班上的学生物理成绩及格率高,平均分数也名列前茅。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竞赛连连获奖,号称“杨家将”。在市区各级各类教学活动评选中,他也获得了“莱芜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莱城区教学能手”“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杨庆华言传身教,他所带班级的班风正,学风良,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地优秀学生。多位学生被评为省、市、区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高考升学率更是名列前茅。“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学生,学生出成绩,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功!”杨庆华如是说。

  他立根原在教研中。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牛鼻子。莱芜二中地处农村,教科研条件有限。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杨庆华带领全校教师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中学科研兴校的路子。他本着“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原则,立足学校实际,坚持“科研的生命在于解决问题”的理念,从农村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实际出发,先后对“影响农村中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行为习惯”、“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研究。为了搞好研究,他同课题组的教师一起查阅资料,设置问题答卷,做好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利用一切机会走出校门、到外地研讨取经,听课座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课题一个个的顺利结题,使他和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课堂教学的方法,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飞速提升,同时还影响带动了周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校本教研方面,开创性地设立“吐丝讲坛”,以讲坛为载体,老师们登台授课,交流教学心得,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多年来,他紧抓课题研究不放松,先后代表学校争取、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省、市16项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省级课题“多媒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物理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作文评改六步法的研究与实践”已顺利结题,并分别荣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他辅导的学生在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韩凯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并考入清华大学。他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10多篇论文见于报端。由于教科研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市区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全国首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市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也都顺利结题并获奖。

  愿吾此心长不已 此树终有开花时

  他本色做人显人格。在同事交往上,杨庆华视同志为亲人。作为级部主任,他从没有摆过领导架子,总是将老师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凡是苦的事情,他总跑在前头;凡是乐的事情,他总走在后头。这么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校园的角角落落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老师生病长灾,他每次都亲自探视。老师要讲公开课,无论多忙,他总是抽出时间认真听课、评课,并亲自做示范。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他的级部工作,他主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送给他们,为他们改教案,说课。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是志同道合的好同志,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间长了,同事们亲切地送他一个外号:“带头大哥”。他也多次获得“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在管理工作上,尽职尽责。教导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枢纽部门,是整个学校教学运转的关键部位。作为教导处主任,必须得成为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他总是成竹在胸,提前谋划,做好校长的助手和智囊。他对功能室的开发利用、考务工作安排、各种教学会议组织,总能做到事无巨细。在工作中他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实干。他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他的理念是管理是为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在于激励,不在于量化,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在于服务,不在于管制。他认为管理是帮助和引导一个人成长,是如何成就一个人,而不是打击和刺激一个人。他的观念就是,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同事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家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兄弟姐妹有错了必须批评改正,这是一种职业管理良心。在教学服务中,他带领教辅部门一班人就如何“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改善部门形象”,展开大讨论,商讨出办法,并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他本人也获得了“莱芜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为了助力学生成长,2005年他开创性地设立了莱芜二中家长学校和班级德育互助组,家长学校每周六邀请家长到校作报告,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充分形成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的合力;班内成立德育互助小组,经常开展道德成长汇报会、交流会等活动,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先进促后进;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自身特点,经常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亲近农村,感恩父母的情感;工作之余常到学校周围的农村、乡镇企业等宣讲法律知识,为地方的普法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爱无边,辛勤耕耘为他赢得了荣誉。2004年9月 ,他获得了“莱芜市师德建设“十佳标兵”光荣称号,其先进事迹在莱芜市巡回宣讲,引起强烈反响。同年9月被授予“莱芜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杨庆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位普通的教师,一个痴情教育、默默奉献、爱生如子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学生爱戴、师生敬佩的好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5年风雨沧桑,杨庆华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乐章。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2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杨庆华
猜你喜欢
./W0202009096017406052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