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22日讯(首席记者 李海婧)当前,山东省两会正在济南召开。会议期间,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副研究馆员孔军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融合教育,是一种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级,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教育方式,融合教育可以让残疾学生看到未来可期。
孔军强坦言,他是融合教育的受益者之一,1992年大学毕业后,时隔30多年,再度通过融合教育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在他看来,良好的听力语言康复,是听障学生融入普通学校的前提和基础。现场,他还分享了两项利好:一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有一做一”康复救助,去年又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救助的听障人群从儿童拓展到成人。二是在刚公布的国家第五批医用耗材集采中,人工耳蜗被纳入其中。
“这些利好,让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受益。尤其是听障学生,经过听力语言康复,大多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孔军强表示。
截至2024年底,我省已免费为6716名重度听障儿童实施耳蜗植入手术。“山东万名聋儿启聪工程”,让上万名聋儿回到了有声世界。我省依托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123”服务队,打造防聋治聋服务体系,每年为上千名听障儿童适配助听器,为4000人次的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让更多听障儿童有机会接受融合教育。
“作为融合教育的先试者,我深知残疾学生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要克服听不清、跟不上等障碍,也存在着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针对性不强、心理支持和社交融入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此,孔军强呼吁完善和打造更适宜残障学生的融合教育,进一步完善残障学生融合教育的相关机制,让“平等、融合、共享”的新时代残疾人观深入人心,助力更多人听到梦想绽放的声音、实现人生精彩。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0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