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团委:三个“一系列”为大学生搭建多彩社会实践平台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贺恒 通讯员 扈文蔷 于吉朋)为让青年学子在乡镇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提升素质,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团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筹备,通过三个“一系列”举措,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袁桥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统筹一系列社会资源
崇文社区与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结对挂牌
校地结对共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呼唤青年的参与,同时也必然是经过实践锻炼培养造就青年的舞台。镇团委指导社区与驻德高校建立结对共建,崇文社区与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结对挂牌,袁桥社区同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三下乡”团队结对共建,镇团委联合德州东西方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和山东华宇工学院共同推进“青鸟计划”。高校充沛的人才资源与社区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融,共建共赢。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场所阵地共享。统筹镇政府驻地和袁桥、崇德、崇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依托一批硬件设施完善、群众基础丰富的活动场所和阵地,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基地,让青年学子在社区扎根,为社区志愿服务增力添彩。
镇企协作共融。积极对接辖区优秀企业,依托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中关村创加孵化器、德药制药、天川精准医疗科技、有研半导体等,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践的强力引擎,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同就业指导、创业服务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人才返乡政策、企业招聘信息等内容的分享与咨询,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彰显青春力量。
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
确立支持保障机制。镇团委、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为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学子提供咨询服务、就业指导、活动阵地、经费保障等多方便利条件;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年将在服务群众经费中列支不少于2000元用于大学生到社区实践,构建起校地团青组织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团组织支持、大学生主动、社区群众欢迎的良好局面。
组织大学生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形成服务发展机制。围绕市、区、镇的重点、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当好社区小区的“守门员”“信息员”“宣传员”;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大学生开展“文明城市我先行”“环境卫生大提升”“光盘行动 有你有我”等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暑期重要节点,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宣传活动、反邪教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与发展,得到社区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聚焦常态长效机制。坚持“社会实践双报到”长效机制,构建“1+1>2”常态化服务模式,镇、社区、村级提供服务场景与服务平台,在校大学生前来服务“签到”,平台向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证明报告,大学生为平台输送不竭的志愿服务力量,形成稳定持续的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以来,参与大学生150余人,志愿服务辐射人数800余人。志愿者们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到社区为社区青少年上手工、绘画、科技制作等课程,进行走访、参观、调研,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建立长效化志愿服务成果,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增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能力和意识。
开办一系列主题活动
“青鸟学子家乡行”活动启动仪式
擦亮“青鸟归巢 筑梦家乡”项目品牌。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兴德”行动,立足全镇实际,在辖区各党群服务中心、两新组织及企业争取暑假“青鸟学子家乡行”社会实践岗位150余个,涵盖社区治理、新闻宣传、综合文秘、志愿服务、档案收集等多个领域,为 100 余名优秀返乡学子找到实践锻炼的岗位,着力推动形成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新格局”。
唱响“青春力量”主旋律。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青年学子的自身优势,以蓬勃朝气为社区建设与志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开展“七彩童年”“红色宣讲”“情暖夕阳”等各类实践活动,先后组织10余支实践团队参与到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推进、绿色环保宣传、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社会实践中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和基层一线,俯下身子,在火热的“三下乡”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及辖区优秀企业
举办“看家乡”主题活动。举办“看家乡”主题系列活动4场,前后组织8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观黑陶博物馆、德州市博物馆及观摩德药制药有限公司、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有研半导体等优秀企业,让青年学子们切实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返乡大学生当好家乡的“宣传员”,激发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