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观|千年运河再焕新生,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里的山东机遇
海岱观|千年运河再焕新生,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里的山东机遇
鲁网8月23日讯(记者 李秀娟)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提出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功能布局,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运河山东段作为运河文化活态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先后颁布了《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确认了大运河在经济、生态与文化方面的重要性,着力促进其发展。
显而易见,抢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进行运河文化的保护开发势在必行,《规划》的出台又将为山东运河文化以及功能利用带来哪些契机?
抢抓机遇 运河文化迎来新发展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经济性会馆就已遍布城乡,从德州桑园镇到兖州台儿庄,分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商帮建立的大大小小数十座会馆、公所或寺、庙、宫、观,成为明清时期商业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大运河山东段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和德州五市,包括8段运河及15处遗产点。山东河段占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一条镌刻山东运河历史的文化长廊。在现代,运河文化依然在山东文化传承保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河渔火,夜不罢市。依运河而建、依运河而兴的枣庄市台儿庄区,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保护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已成为运河文化新地标,相邻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则演绎着运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篇章。
台儿庄古城
德州,当年因运河漕运而兴起文物古迹以及古老文化民俗遗存仍星罗棋布,承载着运河文化的气息。特别是德州段运河工程体系虽历经变迁,但保存基本完整,仍然承担行洪、排涝和输水等重要功能。自四女寺至第三店村南运河段河道基本保持原状,更是大运河沿线原生态面貌保持最好的河段之一。
日前,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聊城市政府主办的“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在聊城举办。活动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树娥表示:“下一步,山东文旅系统将加强我省大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泉水文化、海洋文化的融合研究,强化宣传推介,推动主题艺术创作展示,讲活运河故事,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活力迸发的产业集聚区,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交流互鉴高地。”。
交通动脉 运河航运价值贯穿古今
作为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大运河的价值除了体现在文化方面,也体现在它的航运价值上。
从元代至清中期五百多年间,运河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动脉。
“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运河的畅通使其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台儿庄成为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德州因建造漕仓而选址运河东岸兴建的卫城,清代已成为商贾往来,帆樯云集,百货荟萃,是重要的商品交换集散地。东昌府因运而兴,成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济宁南达徐沛,北接汶泗,直通京畿,为南北运输要地,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有“江北小苏州”之称。
大运河济宁段通航总里程1100公里,其中主航道210公里,主航道里程在沿线通航的12个城市中居第1位。济宁市共有各类船舶8500多艘,航运从业人员10万余人,济宁港已成为全国28个内河主枢纽港之一,运力在沿线城市中居第1位。
随着京杭运河泰安段通航,东平县、泰安市“因水而兴”迎来发展良机。正在加快建设的泰安港老湖、银山作业区,犹如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上的两颗明珠,必将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天堂。据山东省政府批复的《泰安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到2030年,泰安市每年水路运输吞吐量,煤炭将达到400万吨、金属矿石400万吨、水泥木材300万吨,总吞吐量将达到3950万吨,可节约社会运输成本10多亿元,对GDP的贡献率约为30亿元,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
“云帆”高挂 讲活千年运河的山东故事
在《规划》出台以前,山东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
早在2013年,《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就已施行,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变得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的大运河保护专项政府规章,也是山东省第一部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其中提出,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大运河文化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结合时代要求,讲述运河故事,传播弘扬运河精神,激活运河记忆。
作为“十四五”时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于近日印发。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推进项目及任务清单,围绕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特色公园建设、古镇保护、非遗活化传承、旅游线路建设、文化研究与文艺精品创作、品牌文体活动打造、重要河段通水通航等8个领域,谋划了137个重点项目及任务,并明确了责任部门。
当下可为,未来可期。作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大运河对山东发展的带动作用显然是十分巨大的,《规划》的出台更是为山东运河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崭新机遇。未来,山东也将把大运河打造成为展示山东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