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服务 > 正文

穿越千年,触摸历史质感

2019-05-22 07: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22日讯 5月10日、17日、21日,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一二年级的460多名师生,来到龙山文化博物馆进行了研学活动,并在龙山黑陶非遗传承人张国庆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黑陶制品。

  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内陈列、展示的数千年前的陶制品了解历史的同时,也通过石器磨制、城墙夯筑、黑陶制作等环节穿越千年,体验历史的真容与厚重。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师生在龙山文化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

  博物馆中“穿越时空”

  活动日上午,学生们从学校乘车出发,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龙山文化博物馆和城子崖黑陶艺术博物馆,开始了一天新奇而充满挑战的研学之旅。

  一进龙山文化博物馆的正门,映入学生们眼帘的是一个“一步千年”的走廊。走廊两侧陈列着数千年前的黑陶文物,“每走一步,两侧的文物便相差千年。”博物馆解说人员说完,同学们不禁瞪大了双眼,“哇哇”之声不绝于耳,并开始仔细打量着这些远古文物。

  从简单质朴的陶罐到惊艳世界的蛋壳陶,从复原的原始居所到古人抵御外敌的城墙,学生们一边听着讲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着文物,有的还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种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一样,见到了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所用的工具,既新奇又觉得了不起。”一名二年级小学生说。

  参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纷纷向讲师提出自己的疑惑,讲师在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后,又带领学生们观看了一部关于龙山文化的宣传片,“老师讲解的内容已经很详细了,加上这个短片,更加深了我对龙山文化的印象和理解。”昨天,一名学生说。

  体验场上触摸历史质感

  从龙山文化博物馆出来后,在副馆长张宗国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了体验场感受数千年前古人的生活。

  在体验场,学生们了解了古人如何在生产条件落后的远古时代,通过打磨石器来满足日常的农耕、狩猎;了解了古人如何合力将松散的黄土夯实抵御外敌;也了解了古人如何通过钻木取火获得珍贵的火种,从而完成了从茹毛饮血到吃熟食的重要转变;还体验了古人们如何夯筑城墙等。

  听完张宗国的讲解后,学生们分为几组,有的坐在桌凳旁拿起一块石头认真打磨着石锥、石斧等器物,十几分钟后,便已经有学生磨出了一个初具形状的石斧;在另一个桌子上,有的学生也已经磨出了一个石锥。虽然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石器磨制,但是他们认真打磨的态度,得到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肯定,“第一次做就能做得这么好,已经不容易了,何况他们还这么小。”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随后孩子们化身“考古学家”,在体验场上体验了“探方发掘”活动。“你这个是灰陶片。”……在考古过程中,孩子们收获颇丰,工作人员也一一为孩子们介绍了他们所捡拾到的陶片出自什么年代,以及归属什么器物。在“考古挖宝”活动中,更有一名孩子挖到了一枚明朝以前的铜铃铛,工作人员也为孩子们点赞。

  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黑陶

  除了在龙山文化博物馆里认识历史,最受孩子们期待的还是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黑陶作品。在城子崖黑陶艺术博物馆,首先映入孩子们眼帘的就是琳琅满目的黑陶作品。在大巴车上,孩子们已经畅想了黑陶可以制作出哪些作品,但当看到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作品后,孩子们惊叹不已。

  “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黑如漆、亮如镜”……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民间手工制作大师、非遗传承人张国庆先生,为孩子们讲述了黑陶的特点以及制作工艺,让孩子们对黑陶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有了大致的了解。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黑陶体验环节了。孩子们坐在拉坯机前,在张国庆等黑陶匠人的指点下,用双手包裹住泥块,随着双手的按压,泥块的形状逐渐发生变化,一只黑陶小碗就制作完成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自己的作品,放至工作人员处等待烧制。

  除了亲手制作黑陶作品,孩子们还体验了压模作品打磨抛光的工艺,孩子们从花生、元宝、金蝉等形状的压模作品中任选其一,用海绵耐心地对作品进行打磨,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在形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得光亮,孩子们的动作格外轻柔。

  随后,孩子们还参观了制泥、打磨、刻花等制陶工艺,同时黑陶匠人为孩子们展示了空心球、花瓶是如何拉坯成形的,让围在一旁的孩子们惊叹不已。

  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欢笑声中,又到了返程的车上。每次,孩子们总会恋恋不舍,对“行走的课堂”又有了新期待!(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
新闻关键词:穿越千年触摸历史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