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服务 > 正文

归途,向着团圆的方向

2020-01-22 07: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2日讯 临近春节,游子归家团圆的气息愈加浓烈。车站人潮涌动,汽笛声连绵不绝。手提大包小包的行人行色匆匆,车站广播播放着车次信息,有人到达,有人出发。对于团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奔波千里去丈母娘家团圆;有的离开老家,反向赶去儿子所在的地方相聚;有的哪怕在火车上站一路,也要带着孩子回家……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普通人的“归途”故事,他们的故事虽各不相同,却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鲜活的社会缩影。

新婚头年,杨科要去丈母娘家过年

  新女婿的“回门年”

  杨科(化名)是济南市章丘人,腊月二十四是他放假的第一天,一大早,他拖着行李箱来到济南站,目的地是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县。

  杨科告诉记者,他并没有买到去金寨的票,“只买到南京南的。”杨科说,这张票抢了很长时间才买上,“一看到有票就赶紧买了。”

  “这只能到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合肥。”杨科说,去了南京之后他还得临时找车,“火车票买不上了,看看汽车吧,只能到时候再看了。”杨科说,他和妻子2019年5月份结婚,这个春节正好是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我媳妇家那边的习俗,结婚第一年的春节需要去他们家,说是亲戚啥的要请吃饭。”

  虽然是去丈母娘家过年,但是这个旅程只有杨科一人。“我媳妇前几天就回去了,她比我放假早,还提前抢到了票。”杨科提着一个行李箱,背着一个包。“我平时都能跟我爸妈见面,媳妇家比较远,以后每年春节都去丈母娘家。”杨科说,原本两人商量过年时两家轮着来,但是后来决定去媳妇家。

  杨科坦言,之前去过几次,不过总是不太适应,“吃不惯那边的菜。”杨科和媳妇认识几年了,此前两人是同事。杨科在天津工作了5年,结婚后,今年10月份,两人回到了杨科的老家。回到老家后,杨科找了份新工作,在一家供暖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的妻子是一名财务。对于自己的新年愿望,杨科说,今年他和妻子计划要孩子。

  在G275次列车上,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过道上,他们从青岛上车,来到济南时,两个孩子正坐在行李包上。他们要去武汉,全程6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位父亲说,他们一家人回武汉,只买到了一个座位,他和妻子轮流带着孩子坐在座位上。两个小男孩看起来六七岁大,列车一开动,两人好奇地贴着窗户往外看。

在列车上过了20多个年的乘警李兆兴

  列车上的跨年夜

  正值春运期间,车长说,车上人比平时要多,尤其是小孩,有很多人都在车上补票,而且行李也多,相比于平时,春运期间的工作更加繁忙。每到一个站,列车员们都要补票;每到换乘站行李放不下,列车员需要搬动行李箱并调整位置;小孩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地上,列车员要将地面清理干净……诸如此类的工作,列车员们要重复许多次。

  今年57岁的李兆兴,济南人,是这趟车上的乘警,做了30年乘警的他可谓经验丰富。他笑着说自己平时心态好,所以看起来显得年轻些。说起自己的工作,李兆兴说,“已经习惯了。”

  这一趟跟车,李兆兴要在外面待两天,“早上9点从济南出发,晚上到广州住下,第二天一早再从广州出发,当晚到青岛住下,第三天一早再从青岛出发,到了济南就可以下车了。”

  李兆兴说,他在外面过了20多个年了。今年大年三十他依然得在车上度过。“腊月二十九从济南出发,除夕从广州到青岛,大年初一才能回家。”

  常年跟着列车跑,李兆兴去过很多地方,“最远的是乌鲁木齐、齐齐哈尔这样的地方。”今年是李兆兴跟着G275跑的第三个年头,此前他跑的都是绿皮火车,外出一趟最长的是5天。和之前相比,李兆兴说,现在需要的责任心更大,因为大事小事都得管。

  说起自己的工作,李兆兴说,工作重点是保护好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冷静处理各种事情。采访当天,车上便有一位乘客称手机找不到了,寻求乘警的帮助。得知情况后,李兆兴来到乘客所在车位,向其了解情况,沟通情况后,李兆兴很快便在乘客的座位下找到了手机。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有的时候乘客忘了东西放哪了,有的时候东西掉了,但是他们都很着急。”说到此处,李兆兴说,还有的乘客在列车停站后下车,结果错过了上车时间,“有一次列车停站的地方下雪了,有乘客下车拍雪景,结果走远了,没赶上车,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得联系下一站的工作人员,将这位乘客的行李带过去。”

  李兆兴说,自己常年在外,愧对家人,“在外时间长,陪家人时间少。”他告诉记者,2016年母亲去世时,他正好在列车上,“我记得是去上海的路上,在车上收到母亲去世的消息,都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说到这里时,李兆兴红了眼眶。

赶去陪儿子过年的余女士

  “今年,我陪儿子过年”

  在南方,农历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这一天,余女士一人提着行李箱,从老家武汉出发,她要坐高铁去长沙找儿子,跟儿子一起过年。余女士是1965年生人,她的儿子30岁,研究生毕业后在长沙工作。这是她第一次去儿子工作的地方,与儿子团聚过年。

  说起儿子,余女士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从余女士的口中能听出来,她的儿子孝顺、体贴,“每次一回家就进厨房,不用我做,我就帮他打下手。”

  为何要去儿子那里过年?余女士说,儿子一个人在外面,就是去看看他,“我儿子很独立,我去了就是玩玩。”余女士告诉记者,儿子还没有成家,一个人在外面工作,今年是她第一次去找儿子过年,“我儿子总是报喜不报忧,在外面遇到什么难事也不跟我们说。”余女士说,儿子原来在武汉上学,毕业之后就离开了家去了外地工作,“长沙和武汉离得近,有的时候儿子下完班放假就回来,这个距离可以接受。”

  “我儿子会讲粤语,也会做粤菜,做的很好吃。”余女士说,她的儿子去过深圳,在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公司上班,后来才去的长沙,在电视台工作。余女士掏出手机,找到儿子的照片,“这是他做的节目,在网上就能找到。”

  余女士说,她和儿子过完年,大年初二再一起返回老家。(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