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济南章丘深化文明实践,打造脱贫攻坚的精神加油站

2020-10-13 12: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3日讯 一场场深入人心的百姓宣讲,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次次丰富实用的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端起增收的“新饭碗”;一次次“文艺六百”工程成果展,让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充分展现;一次次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开遍章丘大地……“决胜脱贫攻坚,‘扶志扶智’是关键。章丘始终把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扶志扶智的重要抓手,从解开贫困群众‘穷观念’的‘思想扣子’入手,突出‘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贫困群众的‘精神加油站’,催生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章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宝燕表示。

   

   

   

   

   

   

   

  ——以“讲”化人,让贫困群众“富脑袋”

   “每次上课,50多人的文明实践站都是满满当当的,老少爷们儿都很爱听,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说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化伟总是赞不绝口。石子口村曾是济南市级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榜样村”,这与该村在章丘率先建起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密不可分的。

    两年来,在这间不足百平方的实践站里,优秀党员、乡土讲师、法律专家、文艺骨干、青年志愿者、先模人物等纷纷在这里开办党情党史、传统文化、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种养科技知识等大讲堂,引导有思想有技术的干部群众,通过发展果树种植、采摘,建设特色民宿、美食街和拓展训练基地等,当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长40%,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

   绣惠街道充分利用“一村一律师”制度,将律师请到村里,结合“主题党日”“普法宣传月”等活动,在61个村开展法治大讲堂。支部书记、两委班子引领学,党员干部主动学,群众齐心跟着学,学法用法守法成为脱贫攻坚的保障。

   “讲”,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章丘创新“讲”的载体、丰富“讲”的形式、确保“讲”的效果。“方桌会”宣讲,正是创新举措之一。一张小方桌,变过去请群众到会场听为送宣讲上门,既有在村居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里,也有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学校广场、大树底下,采取“宣讲+故事会”“宣讲+朗诵会”“宣讲+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枯燥理论转化为形式活泼的民间俗事、喜闻乐见的身边故事,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同时,通过机器人“章小宣”播放原声音频、新思想讲座视频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原汁原味学精神、领会掌握精神实质。近年来,共组织开展理论宣讲500余场次,“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300余场次,“第一书记”宣讲200余场次。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就是要把先进思想变为精神食粮,用文明生活浸润百姓心田,将民生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打造距离群众最近的百姓之家。”章丘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春红说,章丘统筹运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等各类阵地,建立了18个街镇文明实践所、32个文明实践基地、823个村级实践站,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精神家园。

   

   

   

   

   

   

   

   

   

   

   

  ——以“帮”助人,为贫困群众送温暖 让贫困群众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帮助,靠自身劳动养家糊口,黄河街道新时代文明所摸索出一套“贫贫互助”模式,走出了一条志愿服务的文明实践之路。

  54岁的李云福,是黄河街道字王村的贫困户,他有视力残疾,虽然带着1000多度的眼镜,却只能看到10米远的距离,打工没人要,一直单身,种种不幸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信心。被聘为助老员后,每月能获得600元的收入。他服务的对象是68岁的低保户、肢残者车祥胜。李云福在提供定时定量基本照料的同时,还帮助车祥胜请医拿药、说话聊天排解孤独,大大改变了车祥胜的生活面貌。这种“贫贫互助”的模式,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有效满足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9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对这一文明实践重要创新进行了报道。

  垛庄镇西车厢村贫困户吕有兵,在各种扶持政策的帮助下,靠着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更不忘自觉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帮”的形式帮助他人。“乡里乡亲的,大家信任我,需要我,在能力范围内帮到别人,挺高兴。”他这样说着,也一直这样做着,多年来他帮忙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帮助本村和邻村的村民们免费维修了大小家电300多件,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独臂侠”。

  “大爷,我们来帮你收拾收拾了”,一群拿着扫把、钢丝球的红马甲,走进了刁镇街道崔高村贫困户高大河家中,他们帮助老人打扫庭院、收拾杂物、整理房间,全面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环境,通过“志愿助贫”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崔高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走上乡村振兴路。

   峪满香农产品合作社孟秀清,是曹范优秀青年人才的代表。她依托自己经营的合作社,在文明实践的“帮”上下功夫,带头发展小米、花椒、绿豆等小杂粮种植加工,通过统一收购、帮拓销路等方式,帮助周边20多个村庄的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平均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

   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时养山居文旅项目,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通过安排就业岗位,带动全村40名群众就业。通过开展齐长城文化艺术节、登高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使山村的花椒、核桃、小米等特色产品不出家门就销售一空,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致富。

   

   

   

   

   

   

   

   

  ——以“乐”育人,使贫困群众倡文明

  曾经是贫困村的官庄街道石匣村,以“古韵石匣,乡里乡情”为主题,以传承发扬章丘梆子为突破口,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打出了“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和文旅融合。今年戏剧节名家云集,吸引了10万名游客,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在文祖街道三德范村,每到周末,儒学讲堂都会按时开课,群众们自发接受国学洗礼。从2015年开始,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来到三德范村义务讲学,先后开课200余场,受众6万余人,培养了张列才、宋继东等一大批乡土讲师,“讲文明、扬正气、树新风”的理念在三德范扎根。该村还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倡树新风,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蔚然形成。

  村村有“村晚”、人人当“民星”,高官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我们的村晚”品牌,39个村成立文化宣传队伍,自编自导自演,演出节目取材于村民日常生活及美好愿景。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40余场,唱响了农村好声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赋能。

  宁家埠街道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模式,各村通过选任文明实践“小巷长”,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网络”和“密度”,实现文明实践站再到文明实践“巷”的“裂变”效应,把文明实践站的功能延伸到人家环境整治,让每个街巷环境卫生都有文明实践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曹范街道马庄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依托党员活动室、文体广场等资源,开展节庆活动10余次,评选优秀党员、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80余名,提升了党员干部群众文明素质。

   

   

   

   

   

   

   

  美景美德相互辉映,好人好事相得益彰。在章丘,“讲评帮乐庆”成为脱贫攻坚、涵养文明的桥梁纽带。评选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推动移风易俗,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中提高了道德素养,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利用传统节日,举行“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及节令农时活动,群众在参与婚丧嫁娶、成人升学等人生节点仪式中,培育了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六百”工程成果展、“清洁家园”“美丽庭院”“出彩人家”等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理论宣讲“方桌会”品牌、向上向善“感动章丘”品牌、扶贫解困“章丘义工”品牌、文化惠民“红色轻骑兵”品牌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文明实践品牌在脱贫攻坚一线闪闪发光,文明实践像“蒲公英”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映红了党旗,文明了乡村,夯实了脱贫根基,助力了乡村振兴。

  (通讯员:孟凡庚 郭广猛)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