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章丘垃圾分类是这么干的

2020-11-09 13:3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9日讯 2019年章丘区厨余垃圾生物处理项目在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得到重点推介,为全国厨余垃圾处理提供了“章丘模式”,而这仅仅是章丘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章丘区自2018年6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确定了“末端处理倒逼前端分类”的总基调,明确了“基层党建引领、党政机关先行、试点村居立标、示范片区铺路”的示范创建工作布局,目前章丘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进入全域覆盖阶段。

  

  抓末端建设,解决“垃圾往哪去”问题

  每天焚烧生活垃圾1200吨发电50万度,10亿只蟑螂每天吃掉50吨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实行单独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有害垃圾存储车间三大项目确保三类垃圾有处可去。其他垃圾焚烧发电。2017年12月开工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占地面积139亩,2019年4月点火运行,日处理量为1200吨。运行以来,共处理生活垃圾55万吨,发电近1.6亿度。此外,总投资15亿元,日处理城市固废2400吨的静脉产业园项目也已正式签约,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厨余垃圾生物利用。厨余垃圾生物处理项目占地90亩,创新利用养殖美洲大蠊(蟑螂)处理厨余垃圾,开创了国内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模式,一期工程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共养殖美洲大蠊10亿只,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约50吨。二期工程3个养殖车间于今年6月全部建成投用,整个项目最大日处理能力可达200吨。有害垃圾暂存转处。对总容量约为1.5吨的有害垃圾存储车间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完善防扬散、防渗漏、防火患等安全防护措施。有害垃圾实行单独收集、独立运输、集中暂存。

    

 

 

  抓样板打造,解决“路径如何走”问题

  垃圾分类模式是关键。章丘区从标准规范、区域划定、制度建设入手做尝试、建样本,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打基桩、筑基础、铺路子。突出规范体系建设。结合垃圾分类要求、不同类型和区域差异,在充分调研和数次调整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要求,相继制定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社区、村居等收集容器标识、设施设备配置、分类投放指引、垃圾收运公示、台帐建立管理、督桶员配备等9项规范,为制度化、模块化推行垃圾分类提供了标准保障,建立了规范支撑;突出社区村居先试。确定绣惠、枣园、官庄、文祖街道4个示范片区、以及33个试点社区村居,着力打造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截止目前,4个示范片区全面实现垃圾分类责任主体、收运体系、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四个全覆盖”;33个试点社区村居全部达到有组织机构、有督导队伍、有设施设备、有宣传阵地、有公告制度、有基础台帐、有检查评比“七有”标准;突出公共机构先行。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选取215个单位作为试点,创新建立“345”工作法,即组织架构、经费保障、督查考核三个体系;联络员、督导员、宣传员、志愿者4支队伍;日常监督、党建融入、专题培训、台帐管理、评比奖励5项制度,215个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实现组织、人员、资金、措施、责任“五落实”。

    

 

  抓宣传发动,解决“氛围怎么造”问题

  垃圾分类宣传是基础。章丘区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方式,力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开展志愿服务。组建“橘红舞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启动“百名志愿者走进千个社区村居、引导万名市民”百千万宣传活动。130余名志愿者分成10个小分队,深入城市乡村、社区村庄、市民中间,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宣传造势、营造氛围。志愿服务队自今年7月份成立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30余次;专题宣讲培训。成立10人的垃圾分类宣讲团,围绕“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怎么样分类”三个主题,分别制作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及社区、村居等垃圾分类课件,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210余次;打造宣传阵地。突出宣传阵地的普惠性、公益性作用,建设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区医院、环卫中心4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并全天候对外开放,共吸引300余批次学生、职工、群众参观学习;调动媒介资源。利用银行、公交等LED电子屏循环播放分类标语,制作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各频道黄金时间循环播出。不定期在报纸、电视、电台等融媒体普及分类知识、推广典型经验、报道特色亮点。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问候交谈的“口头禅”。(通讯员 郭广猛  刘召岳 沈晓)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