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厉害了,章丘8项上榜!

2021-10-18 15:55:00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8日讯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于2021年8月27日启动。山东省文旅厅网站近日开始进行公示。

  经过查阅得知,济南的章丘西河遗址、章丘小荆山遗址、长清月庄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章丘城子崖遗址、济南大辛庄遗址、济南刘家庄墓地、济阳刘台子遗址、长清仙人台遗址、章丘女郎山战国墓、长清双乳山汉墓、章丘东平陵故城、章丘洛庄汉墓、章丘危山汉墓等14项考古发现入选此名单,其中章丘有8处入选。这14项考古发现介绍如下:

  1、章丘西河遗址

  章丘西河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章丘西河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西河遗址是山东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李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西河遗址,东距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其主要文化遗存为后李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西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距今8400年至77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

  2、章丘小荆山遗址

  章丘小荆山遗址出土的陶碗 

  章丘小荆山遗址出土的陶碗

  小荆山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茄庄村西南约500米处,南依长白山脉西端的小荆山,西离漯河1400米,南距章丘约15公里,西南距城子崖遗址约20余公里。

  小荆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为主的遗址,兼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东周至汉代及宋元时期的遗存。1992年,小荆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长清月庄遗址

  长清月庄遗址发掘现场 

  长清月庄遗址发掘现场

  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村东。北距长清城区约8公里,南大沙河自东南向西北环绕遗址流过。20世纪80年代末,济南市文物处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

  2003年3月到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所联合发掘了月庄遗址。此次发掘分为两个区,共开探方26个,其中I区16个,II区10个,发掘面积近8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至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此次发掘以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意义最大,有望弥补山东地区史前时代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的缺环。

  4、章丘焦家遗址

  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陶器 

  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陶器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南面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处。焦家遗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并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汉代的遗存。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历城区境内。1987年发现,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试掘,出土及采集大量石器、陶器等。焦家遗址是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国家行动的关键阶段被发现的远古遗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它的横空出世为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进程提供了珍贵的线索。“焦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源头。

  该遗址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焦家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章丘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碑 

  城子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碑

  城子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100年)城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

  “民国十七年”(1928),城子崖遗址被吴金鼎发现。城子崖遗址可分为周代城址、岳石文化古城、龙山文化古城上中下3层,出土有陶器、石器、蚌器和少量铜器,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实证。1930年,在城子崖遗址在遗址内首次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 。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发现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1961年3月4日,城子崖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城子崖遗址考古新成果荣获1990年度和“七五”双十大考古发现;2008年,城子崖遗址被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2017年12月2日,城子崖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6、济南大辛庄遗址

  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带卜辞的甲骨 

  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带卜辞的甲骨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以商代为主的大型遗址,从历次调查和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甲骨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大辛庄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商代中期中原地区商文化向东推进最远的据点,对于商文化及商代夷商关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77年12月23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10日,入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5月,大辛庄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济南刘家庄墓地

  刘家庄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刘家庄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商代墓近80座。其中,M121、 M122两座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多,出土了大量鼎、觚、爵等青铜器以及玉器、且部分带有铭文,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要收获。刘家庄商墓出土器物与商王都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至四期。

  刘家庄商代遗址的发掘,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地位,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此外,刘家庄遗址与大辛庄遗址相距仅约10公里,二者有同时存在的时期,但二者出土陶器组合却有较大差别,二者出土铜器铭文亦无相同者。因此,两处遗址的对比分析对深化研究商晚期经营东方的战略方式等问题也有重大意义。

  8、济阳刘台子遗址

  济阳刘台子遗址 

  济阳刘台子遗址

  刘台子遗址位于曲堤镇刘台村西约150米处,系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南端,东南距黄河10余千米,北邻徒骇河2千米。墓地坐落在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遗址上,呈高台状,高于地面约2.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东省、德州地区、济阳县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对该墓地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清理、发掘4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铜、陶、玉、石、骨和蚌器。六号墓是当时山东地区所见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铜器组合最全、玉器种类最多、保存程度完整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33件青铜器和大量玉器,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有极大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2019年10月7日,刘台子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9、长清仙人台遗址

  青铜簋,东周,长清县仙人台邿国墓葬出土 

  青铜簋,东周,长清县仙人台邿国墓葬出土

  仙人台遗址,位于长清区南大沙河上游的北岸。1995年3月至5月,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除岳石文化和周代、汉代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外,发掘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周代墓地,存6座墓葬。

  墓葬为单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墓底都有腰坑,坑内殉犬。墓向东西向。葬俗流行独木棺,且内铺散朱砂。随葬品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骨角器、陶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组)。青铜器中仅礼、乐器数量就达110件,且器形硕大,铸造精美,还有7件铸有铭文。根据随葬品的时代特征和铭文,并参考相关文献,我们推断这是一处自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寺国贵族墓地,并且六号墓为寺国国君之墓。这一发现,在山东乃至中国考古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对中国考古学及中国古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0、章丘女郎山战国墓

  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的彩绘弹琴或弹瑟俑 

  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的彩绘弹琴或弹瑟俑

  章丘女郎山战国墓为一座“甲”字形竖形土坑木椁殉人墓,整个大墓口长13.58米、宽12.15米,椁室位于墓室中央,四周有宽大的生土二层台,墓主用双椁一棺,外椁盖板上面埋有一个被肢解的殉人,椁外填充鹅卵石。在大墓的棺和椁之间,随葬有大批的青铜礼器和兵器。

  该墓为甲字形土坑竖穴,墓口以下四壁有宽大的二层台,二层台有5座陪葬墓和1个器物库。椁室为长方形,葬具为3椁1棺。外椁盖板上面埋有一被肢解的殉人。椁室四周填鹅卵石,骨架仰身直肢,为一老年男性,证明非章亥3女。5座陪葬坑内均有自己的葬具,都为年轻女性。墓内随葬品数量不一,殉葬品甚丰富,有青铜器及陶、玉、玛瑙、骨、石、蚌类大小达6000余件,从青铜器形制及殉葬物推断,墓主是战国时期上大夫或卿一级的军事将领。在一号陪葬坑中出土了一套陶制的彩绘乐舞俑,共38件,是该墓最重要的发现。这组乐舞俑形象地再现了战国贵族的生活场景,它比济南无影山发现的西汉杂技俑要早四、五百年。

  此墓被初步定为匡章墓。匡章,据《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将匡章,又称匡子、章子,是战国时期齐国威、宣两代国君的著名军事将领。该墓的规格与匡章的身份地位十分相近。

  11、长清双乳山汉墓

  长清双乳山汉墓 

  长清双乳山汉墓

  长清双乳山汉墓一般指汉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山村,距长清县城15公里,为西汉诸侯王墓。广义的墓区包括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其中双乳山汉墓墓主为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

  汉济北王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前97年),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坐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设有二层台。福禄山汉墓位于双乳山汉墓东北约1公里处。

  汉济北王墓,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出土了铜器、玉器、车马器具等2400余件,规模巨大,整体未遭盗掘,棺椁未经扰乱,位置迹象清晰。为全面、深入了解棺椁制度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资料和依据,在中国已发掘的历代岩石墓中也是罕见的。

  汉济北王墓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2、章丘东平陵故城

  东平陵故城遗址城墙遗迹 

  东平陵故城遗址城墙遗迹

  东平陵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是汉代济南国、济南郡、平陵县治所遗址,建城于年(前204-815)。遗址总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分为冶铁遗址区和一号建筑基址。南面和西面的城墙保存较完好。城墙全部由土夯筑而成,内置木骨,城内有宫殿和手工业作坊,其中宫殿遗址位于东北,西北一带则是制陶和冶铁手工业区,南部和东南部未作详细发掘,推测应该是市民住宅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行了数次勘探和发掘。出土文物除战国钱币、钱范,陶、铜、石等制品,就是大量的当时社会所需的各种铁制品。

  该遗址的发掘对地方城市史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西汉时期大面积冶铁工场的发现,对于古代冶金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资料,显示了东平陵城作为汉代北方工业重镇的重要地位。”

  2006年5月,东平陵故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章丘洛庄汉墓

  鎏金青铜当卢,章丘洛庄汉墓出土 

  鎏金青铜当卢,章丘洛庄汉墓出土

  济南章丘洛庄汉墓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汉墓自1999年6月开始发掘共发现33座陪葬坑,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000多件,特别是19件编钟、107件编磬和三辆大型马车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洛庄汉墓的考古发现被列为200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洛庄汉墓乐器坑内的文物,其中仅石磬一项就出土了107件,比中国汉代考古发掘的石磬总和还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洛庄汉墓室周围还发现19座可能属于祭祀坑的埋葬遗迹,这在汉代考古中属于首次发现。

  洛庄汉墓祭祀坑和建筑物遗迹的发现,不仅为西汉诸侯王的埋葬制度和埋葬过程及其礼仪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而且为汉代考古提出了新的重要的课题。在35号陪葬坑中出土“吕大官丞”封泥。据此认为该墓可能是西汉高祖吕后侄子吕王吕台的墓葬。亦有人根据铜器刻铭中有大量“齐”国名认为是西汉第一代齐王刘肥的陵墓。

  14、章丘危山汉墓

  危山汉墓兵马俑 

  危山汉墓兵马俑

  汉代墓葬。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危山北坡。200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章丘市博物馆联合进行发掘。墓葬共分2座陪葬坑和l座汉墓:1号陪葬坑为车马俑坑,车马和人俑在坑中排列成出行的仪仗队列。该坑共出土彩绘陶俑172个,彩绘陶马55匹,彩绘陶车4辆,盾牌60余个以及陶构件150余个。2号坑中出土1辆双辕车、2匹马和7个陶俑,另有Il个腐朽严重的木箱。墓葬位于陪葬坑的南侧,为双室合葬墓,西室为木棺,东室为石椁,墓中东室边箱出土有武器与生活用品等。经判定,该墓葬与陪葬坑属于西汉早期。

  危山兵马俑坑是山东地区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陪葬坑,是“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大兵马俑坑。”

  2015年6月23日,危山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危山汉墓与陪葬坑及陶窑被评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章丘融媒、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