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基层 > 正文

人才引领 赋能天桥⑪王小兵:投身国防事业,谱写兵工华章

2022-04-22 11: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2日讯 清晨,除了枝头叽叽喳喳的鸟叫,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还安享在一片初醒的静谧中时,有一个人已经在实验室一会儿裁布、一会儿配胶、一会儿搅拌……井井有条地开始了试验。 

  但他身边的人对他这种工作状态却再熟悉不过,因为在他身上这种情况不是偶尔、而是常态。他就是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王小兵。 

   

  王小兵自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以来,同年7月进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从事坦克装甲车辆装甲防护复合材料科研工作,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国防事业、醉心科学研究。 

  2008年,工作不足两年的王小兵便以出色的表现承担了一项国家级重点预研项目,凭借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摸索出一套针对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的液体成型工艺,为国防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和实践经验。往后的工作中,他不断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先后发表相关领域论文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企业标准5项,获国家工信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得“济南市高层次人才(E)”“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济南所技带头人”“中国兵器科学家第三层次培养计划”“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泉城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国防科技的沃土上,他既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深耕细作的农夫,又是引领方向、见识卓越、指点迷津的专家。 

  为了解决某板在炮塔体上应用过程中的耐冲击和热烧蚀问题,他带领团队亲自操作落锤,进行了上百次模拟实验,结合工程应用情况,深入研究实验现象、精准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完美对策,稳固了该产品在总体单位的长期使用地位,仅此一项就为五三所创造产值近千万;为了进一步提升某产品的轻量化特性,实现其在军工行业的水陆两栖应用,他亲自调研原材料,连续数月扎根在实验室,研究材料配方和结构设计,研制出满足性能要求的高质量轻质高性能产品;为了满足“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多个共用技术项目对结构/抗弹/隐身多功能一体化新型材料的性能要求,他带领团队长期试验、定时研讨、随时纠错、及时总结,研制出兼具高承载性能、高抗弹性能和电磁隐身性能,并能满足多种装甲平台应用需求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持续提升我国的复合材料技术水平…… 

   

  多年来,他凭借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勇于攀登的兵工精神、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带领团队正在承担或者完成了装备发展部(原总装)共用技术项目“XX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制造与大型构件制造技术”、“XX复合材料工程应用研究”;某创新项目“轻量化XX复合材料车体技术”“XX整体制造车身平台”;某基金项目“轻量化XX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等10余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极大推进了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研制、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等研究工作,对解决装甲车辆长期存在的提升战场生存能力和有效控制重量(空间)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研究与应用推进并行。王小兵带领团队成员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将研制的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在多个型号上,其中有多种构件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首次应用,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轻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研制成功的复合材料动力舱盖板、进排气窗、裙板、油箱盖板、蓄电池盖板、前屏蔽等复合材料构件,与同等防护能力装甲钢材料相比减轻重量20%-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为五三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五三所的行业地位。 

   

  兵工事业的发展需要挑战来推动,需要创新来引领。按照国家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针对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武器装备的应用需求,王小兵精心部署了团队工作:加强材料性能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的特点,将多种功能属性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优化;加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团队建设;注重提升团队人员的理论素质,积极推动五三所内科研人员与国外大学交流合作,开阔科研视野。 

  作为一名兵工人,王小兵和他的团队正在用认真严谨、不畏艰难的科研态度,用发展的眼光顺应瞬息万变的事态,不断追求复合材料技术的进步,谱写复合材料技术在兵工领域的新篇章。 (稿件来源:天桥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邢开)

责任编辑: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