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济南 > 焦点新闻 > 正文

黄河两岸先行区

2020-12-22 11:33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济南的黄河时代迎面而来。

黄河两岸先行区

  大桥联通黄河两岸。

  □黄治修

  济南的黄河时代迎面而来。

  (一)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应国家战略而生。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的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覆盖山东全境,济南是“三核”之一。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推动力量。每一次发展动能跃升,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等为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重塑着人们对绿色、低碳、健康、智能、品质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要素支撑。

  推进动能转换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求新求变,是把握预见性引领性趋势的主动作为。推陈出新、以旧换新、无中生新,实现核心动力机制转换,一个城市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方案》支持济南北跨东延、携河发展,在黄河沿岸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全市域的任务,先行区是培育承载新动能的新空间。

  先行区有三个空间范围。跨黄河两岸1030平方公里是协同发展区,其中黄河北岸733平方公里是规划控制区,这其中450平方公里由先行区管委会直接管理,为直管区。

  常说的先行区一般指直管区。先行区直管区辖大桥、崔寨、孙耿、太平街道,户籍人口约23万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税收仅分别占全市的0.55%和0.65%。农业仍然占较大比重,空间形态还是农村。企业从属于传统产业,劳动力多数务农或在黄河南岸经商打工。

  先行区动能转换是着眼于未来,是在区域大格局中为未来发展培育和集聚新动能。一个承载万亿能级经济总量的新空间,集聚新动能并持续推进迭代升级将伴随着新区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黄河两岸先行区

  先行区加快推进路网建设。

  (二)

  先行区动能转换的最大现实是拥黄河。

  黄河在1855年再次来到济南,深刻改变着济南城市格局。囿于黄河阻隔,城市东拓西进,越来越狭长。跨过黄河去,一直是济南的夙愿。

  1989年12月,商河、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个乡从德州地区划属济南市。济南由沿黄河成为跨黄河发展的城市。2000年1月,桑梓店、大桥(大王)、靳家由历城区划属天桥区。2016年8月桑梓店、大桥撤镇设街道。2017年5月济阳撤县设区,随之崔寨、孙耿、太平也撤镇设街道。黄河北岸的行政区加速纳入济南城区。

  为突破济南发展空间瓶颈,2003年省委确定济南城市发展“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针,北跨作为空间拓展方略,黄河北岸承载起了新世纪济南城市建设发展的美好希望。

  北展区解禁建设,坚定了北跨黄河的信心。为预防洪汛和凌汛,1971年国家水电部批准,在齐河县境内划定北展区,3年后建成黄河北岸新大堤,俗称“二道坝”。北展区占地106平方公里,经区划调整,在济南境内43平方公里,位于桑梓店、大桥街道。北展区设立以来,以备行洪行凌,严禁建设开发。直到2008年,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黄河防洪能力提高,北展区取消防洪防凌功能。2007年,天桥区开始在北展区开挖龙湖,梳理水系成网,植树堆土营丘,吸引天鹅栖息过冬,今日已是一派田园。

  然而,北跨战略下并没有形成人们期望的资本、人才和各类市场主体千军万马过河发展的局面。因为,怎么跨、谁来跨、跨过去干什么等深层次认识问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矛盾和困难需要克服。

  西外环到东绕城高速范围内,从市区过黄河,只有建邦大桥、黄河大桥两座市政桥梁,泺口、济北、东郊、东城等几处受洪凌汛影响的收费浮桥。虽然在2016年3月,济南黄河大桥、建邦大桥对济南牌照小型客车实行了免费通行,但企业物流往返黄河两岸,交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并没有减少多少。

  一个区域建设发展往往通过企业集聚带动人口聚集,进而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许多城市的高新区、经开区成为新区的一部分,都是走的这条路子。也就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既往的经验,同样被借鉴到北跨中来。希望招引来几个大企业,北岸就能崛起一座城。但企业很现实,现实很骨感。黄河南北两重天,大企业好项目很难下定决心扎根落户黄河北。

  如果基础设施只考虑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忽视企业职工生活需求,教育、医疗、休闲等品质生活设施跟不上,企业怎么招来人、留住人才,没有人力人才,企业只能是空中楼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如果新基础设施不完备,新动能怎么能够迸发,新市场主体又在哪里向阳生长。

  增加市政跨河通道,化解国省道、油气管线、电力廊道等对北岸空间的无序切割,调整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生活设施配套,等等,都需要巨量投入和更高层面统筹。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没有变,城市化也促进工业化现代化。

  2017年5月,雄安新区跃然出世,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标定了新的航向。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更加注重面向未来、面向人的全面发展。雄安新区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好再实施建设,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让新区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或现代化实践,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照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平地崛起一座城,以高水平的城市化承载集聚高端产业,吸纳服务各类人才,促进动能转换,加快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的设立背景、时代使命、目标定位以及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等与雄安新区何其相似。雄安新区为先行区规划建设树立了时代标杆。

  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强力推动拥河“北起”和先行区建设,实现“产城河”三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黄河北岸主城。由“北跨”到“北起”,由产业区到主城区,正是延续了二十余年携河发展的不懈实践,高屋建瓴地洞察和把握了新时代城市现代化规律,锚定了雄安新区标定的新区发展的战略指引。

  有雄安新区引领比照,先行区何其有幸!对标雄安,先行区真正让济南携河北跨的城市理想照进了现实。

  (三)

  黄河迎来了黄河战略。先行区迎来了机遇叠加。

  2018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0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规划尚未公布,但确定的是起步区也跨黄河两岸。

  黄河战略让先行区(起步区)又一次站在了国家战略的舞台上。有黄河战略加持,国土空间利用、黄河水资源利用等一些影响先行区建设的重大前置制约将得到针对性的解决。

  先前,北跨黄河,争取建设国家级新区,是为济南一域发展拓展城市空间。黄河战略的实施,济南携河北跨,成为实现河城共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支点。机遇要用好,还要做出先行区本地化实践,展现创新性示范,发挥引领性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仅仅是保护黄河在先行区境内68公里河道?龙湖湿地每年深秋静候天鹅、白鹭,大寺河、牧马河蜿蜒流淌于平畴沃野,谁不希望草美水清、天蓝星繁的原生野趣永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倒逼生产、建设、消费方式和能源、能耗、排放、循环等变革,生态环境保护是全域全时全民的行动与责任。绿色是先行区的底色标识。

  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仅仅是筑堤固岸、确保行洪行凌安澜?先行区南北最长40公里,高差只有8米,竖向坡度小,雨水排往徒骇河,一旦遇上极端降水,徒骇河发生顶托,雨水没有疏导拦蓄,谁希望自己的城市行船看海?无论传统安全还是总体安全,安全韧性决定着先行区发展上限。

  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仅仅是农业引黄灌溉摒弃粗放浪费?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量水为出,水资源是最大的刚性约束,为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管理模式标出了红线。节水控水、集约利用,是先行区的风格风尚,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庄严实践。

  推动高质量发展,仅仅是经济实现有效益的增长?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战略增长极,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既要提高经济承载能力,也要提升人口承载能力;既要助推当下动能转换,也要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既要社会全面进步,也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仅仅是传诵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赋、恢复遗址古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先行区的“黄河故事”底蕴深厚、文化灿烂,泰山与黄河对话,黑陶与鲁锦悠远,海佑名士与人民大众创造耕耘。文化只有挖掘才能发现,保护才有传承,弘扬才会自信。先行区是传承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国际化表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丰富内涵,《纲要》是先行区走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机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时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

黄河两岸先行区

  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四)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开启现代化征程,先行区的黄河时代是济南这座城市的重整行装再出发。

  蓝图美好,干在当前。

  想象中,先行区将呈现出火热的建设格局。

  面向未来,脚踏实地。

  基本建设,承托起先行区未来发展。

  先行区需要传统基本建设,道路、供水、能源、排污、行洪、通讯等,形成先行区的骨架;绿色和信息技术在传统基建中应用,形成数字孪生和韧性先行区的筋脉肌理。先行区需要新型基本建设,5G基站、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支持创新创造和承载力升级,是先行区面向未来的城市动力。先行区需要民生基本建设,绿水青山、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文化教育、住房交通、信息物流等,决定品质生活,惠及普通居民,是先行区对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回应。先行区需要制度基本建设,治理能力、信用环境、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人才供给、多元融资等,体现法治精神和开放水平,是先行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外开放国际化的软实力。

  基本建设塑成城市空间形态,打造产业和人文生态,促进更有效率的创新创业。

  先行区基本建设将是在审视传统发展路径基础上的适应“大循环”“双循环”新格局,是固定资产投入和产业投入的齐头并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繁荣的相向前行,是“产城河”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力。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战略已定,战术突破。“北起”一座新城正呈现趋势性变化。

  正在建设的“三桥一隧”、将开工的“三隧一桥”,一旦建成通车,去黄河北还会觉得是出城吗?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吸引国家级研究所入驻,一旦有重大装备和新技术应用在先行区试验研制出来,会感到惊讶吗?

  山大二院在先行区建设北院区,一处综合性三甲医院,放在全国都是稀缺资源。高端卫生资源来了,教育资源还远吗?高品质配套上来了,人口、人力、人才汇聚北岸还远吗?人人青睐了,资本、产业怎能不逐浪追高?

  北岸新城,将越来越有模样!

  黄河是幸福河,国家战略下,先行区在幸福的拥抱中。(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