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目标圆满完成
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在全省率先消除劣Ⅴ类水体趵突泉等重点泉群17周年持续喷涌城区供水管线达4000余公里,服务人口约5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8%,225万人实现饮水安全
“十四五”水利蓝图初现
规划建设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建设大桥、临空、白云等水厂规划新增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9亿立方米以内
俯拍济西湿地(资料照片)
本报12月24日讯 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召开。发布会邀请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季孝等,介绍“十三五”时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情况。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加快现代水务发展,成功创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完成了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济南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并入围山东十大环保事件,连续18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趵突泉等重点泉群实现17周年持续喷涌,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
摄影 彭栋
“十三五”期间——水资源总量控制在21.2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科学调蓄黄河水、优化配置长江水、合理利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多年来,水资源总量控制在21.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2%。完成丰源湖、清源湖、稍门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以及东湖水库扩容增效工程,开工建设白云水库。完成了五库连通、玉符河至卧虎山水库调水等水源连通工程。初步形成了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等互联互通、联合调度、丰枯调剂的全市大水网。
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0万吨/日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东湖水厂、旅游路水厂、南康水厂等供水工程,城区供水管线总长度达4000余公里,公共管网供水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服务人口约500万人,日供水能力由2015年的101万立方米增加至151万立方米,基本形成多水源互备、多水厂互调的供水格局。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解决了2650个村22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完成了43条黑臭水体治理,新建改建水质净化一厂、二厂、仲宫等23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小区院落等8000余公里排水设施普查,建成前后引河、山化片区等示范工程,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0万吨/日,比2015年的96万吨/日增加了44万吨/日。实施了大辛河、兴济河、全福河等河道有水工程,建成了小清河生态景观48公里风貌带,打造了大汶河、华山湖等11条省级美丽河湖。实施了土屋峪、大佛峪等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
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划界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立健全了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巡河湖频次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划界工作,清理四乱问题1500余处、面积70万平方米,市民对河湖管理满意度达98%以上,2020年市水务局被授予“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我市实施科学保泉、精准保泉,趵突泉实现17周年持续喷涌。加大泉水申遗工作力度,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年10月16日,遗产要素点——万竹园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市申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济南申遗项目也是全省16市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
制定了19项省内标准 9项标准在全国同行业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完成了国家“十三五”“水专项”课题,完成30余项检测方法类地方标准立项及文本修订,制定了19项省内标准,9项标准在全国同行业推广。运用广域电磁法开展保泉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创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华山湖水生态修复项目在全省推广。
“十四五”时期——规划新增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统筹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规划建设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完成杨家横、武庄等水库扩容增效工程,实施徒骇河、牟汶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完成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连通、白云-东湖-杜张-狼猫山东部城区四库连通、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等水源连通工程,谋划雪野水库与东部城区水源连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联合调度、覆盖全域的全市大水网。建设大桥、临空、白云等水厂,完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新东站片区等供水设施。“十四五”时期,规划新增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
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9亿立方米以内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强化再生水利用,推进再生水厂、主干管网配套建设工程,建设河湖景观、园林绿化、城市保洁、工业冷却用水等用水大户供水管线,合理规划再生水设施和取水站点。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0%。
我市将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实施长清区北大沙河、莱芜区瀛汶河等20余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丁泉、黑龙潭等100多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到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以上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完成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崔寨、创新谷等17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0万吨以上。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基本完成市政道路混接点改造,小区院落雨污分流全面推开。建成济南市污泥处置中心。
按照我市“中优”战略规划,全力推进泉水申遗工作,开展89处遗产要素点综合保护和修缮工程,建设泉水博物馆;开展泉水要素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66处七十二名泉及周边泉水的景观提升。同时,推进治水能力现代化,完善水务管理体系。(来源: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