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区县 > 正文

百强城区广聚天下英才 实干争先助力“五个济南” 品质市中奋楫扬帆逐浪高

2021-01-11 19:3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11日讯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告别极不平凡的2020年,市中区乘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强劲东风,迎来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征程的2021年。

  回首2020年,攻坚提升、风雨兼程。市中区战疫情、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在品质市中高质量发展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单中榜上有名。深入这个城区的肌理会发现,让全国“百强城区”疾速奔进的,正是一次次掷地有声的实干创举,是一份份闯进心坎的民生担当—— 

  

  发展品质更好——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文创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全面破题起势,智能制造、高端商贸新兴产业高地逐步崛起成峰。中泰证券成为全省首个登陆A股券商,首创•富恒数字创新产业中心、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山东BIM产业园、玲珑轮胎研发科创基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开花。前三季度GDP增幅全市第一,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4.2%、列全市第一;

  服务品质更优——全面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加强与阿里巴巴、SAP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德勤等专业机构的链接合作。解决疫情期间西门子和电力设备公司产品“出海”省际物流运输服务保障问题。擦亮“来市中好办事”服务品牌,大力深化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证明“五减”改革,让营商环境更加高效便捷;

  环境品质更美——持续推进“公园城区”建设,打造望岳路等花景街区21条、泉城印象等口袋公园12处,新增、提升绿地面积93.8万平方米。具有“最美星空隧道”之称的望岳路隧道、北端起点在市中的“最美高速”济泰高速相继通车,将交通“瓶颈”一一打破的同时,连接起一条快速发展的产业带,让市中区各片区发展借力拾级而上;

  民生品质更实——把解决好回迁安置、让群众尽快“回家”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机床一厂、文庄、大庙屯、山凹等15个安置项目、4.07万人的回迁工作基本完成。架好服务群众“连心桥”,12345市民热线服务过程和办理结果满意率实现双提升,7次书记圆桌会解决具体问题60余个,努力让辖区企业、百姓感受到党委政府把他们放在了心上

  ……

  这一系列的革新与变化正发生在济南的中心城区——市中区的经纬线内,凸显出在“滚石上山”的改革发展路上市中人内心深处越难越进的奋进力量。

  如今,市中区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将2021年定为‘有效落实年’,以担当作为、有效落实,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建设新征程。”秉承这样的发展思路,市中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主动对标“五个济南”新要求,切实融入“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有效落实、奋力争先,撸起袖子加油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市中最强音,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建设新篇章。   

  聚焦高点定位,聚焦空间优化,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在有限空间内挖掘潜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城乡格局协调联动,让市中发展品质更好

    

  仔细梳理市中区2020年的前进轨迹不难发现,坚持把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已经内化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

  如今的市中,正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良好态势。玲珑轮胎研发科创基地、山东省首家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等一批重点项目串珠成链、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0.6%,列全市第一位。前三季度,全区新引进金融业区域总部4家,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06.3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强区优势持续巩固。

  如今的市中,已经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东西”。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注册企业突破千家,管理基金规模超1800亿元。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航天信息区块链平台、山东华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健康医疗科研云平台入选省优秀区块链解决方案。

  如今的市中,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围绕落实“中优”“西兴”“南美”战略,统筹北部核心区、中部崛起区、南部生态区三大空间建设,把“一带一城”建设作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引擎,兴隆、十六里河、白马山、党家等片区完成征收拆迁1300余户、58万平方米,实现供地1400余亩,11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1个楼座与济南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园核心载体龙玺大厦封顶,南城“第一高”万科望岳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科5G产业园一期投入运营,城乡协同发展、联动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很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在各自领域科技创新方面释放出强劲活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山东科创大厦投入使用,山东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建设。依托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加快打造国家级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着力构建“设计+”价值提升体系。万科·悦峯、经八纬一新基建总部大厦纳入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版图。BIM产业集聚示范区被列入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重点事项。

  一组组成绩,记录着市中人民实干奋进的脚步,见证着市中区“发展品质更好”的有力实践,也折射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高品质城区的强大潜力。 

  突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全面提升专业招商水平,外引内育双向发力,“双招双引”量质齐升,让市中服务品质更优

  思想境界决定发展高度,把自己置于更高纬度才能谋求更加开放、更具机遇的大发展。

  市中区紧紧抓住双招双引这条“生命线”,既聚项目、又引人才,既用外力、又练内功,全面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龙头企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精准引进一批空缺项目和高端项目。加强与阿里巴巴、SAP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德勤等专业机构的链接合作,加强产业链项目盯引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能。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一事一议”精准引进机制,打造面向全国、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人才高地,也由此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面屏”“踏云”诚意邀请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跨国公司、行业龙头总部企业,引进山东中轨铁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404个,完成市外投资近200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中软国际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首创·富恒数字创新产业中心、“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签约落地,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确定落地,智慧城区加快建设,新基建布局走在全市前列,新增5G基站设施1158个,总量列全市第一;

  与山东大学签署共建协议,“新工科、新医科”等高校人才资源快速向市中流动,新引进海外顶尖人才5名,人才高地优势进一步巩固;

  创新要素加快汇集,新引进高校院所、知名企业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6家,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新建省级企业研究机构、海外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3家,进一步提升全区技术创新能力。

    

  把项目、人才招进来后,如何让它们留下来,使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智慧创新,更呼唤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环境支撑。市中区秉承“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理念,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研究拿出更多有情感、有诚意、有温度的行业“滴灌型”政策措施,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记录、解决企业子女就学、人才招聘、企业选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自己包挂的企业每季度至少去一次了解情况,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努力营造出亲商、安商、稳商的发展环境。  

  以精细治理优化城市环境,以系统治理优化生态环境,以依法治理优化营商环境,让市中环境品质更美

  高楼屹立、道路拓宽、产业聚集,市中人每天都能体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用微观视角来审视市中区的进步提升,更能感受到宜居、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的直观体会。

  一处处“口袋公园”、木质栈道相继建起,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绿色生态成为城区名片,市民宜居宜业的生活更加触手可及……发生在28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系列变化,都来自于市中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软实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让“环境品质更美”迸发出城市更新活力。

  市中区统筹兼顾、高标推进打造高品质环境,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完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开展顺河高架、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反映强烈区域占道经营整治,推进全区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初步形成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新模式。实施8000亩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推进历阳湖周边环境提升,打造望岳路等花景街区21条、泉城印象等口袋公园12处,新增、提升绿地面积93.8万平方米,辖区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生态红利、绿色福利。

  营商环境更加高效便捷。擦亮“来市中好办事”服务品牌,大力深化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证明“五减”改革,全面推开一次成、一窗办、一车验、一笔批、一站式服务、统一评“六个一工程”,创新实施“独任审批师”制度,在全省首家实现告知承诺事项线上审管互动,“智惠导航”模式得到省市高度肯定,群众办事成本进一步降低,过程结果满意度大幅提升。截至11月底,全区共有市场主体近11万户、年度新增2万余户。

  文化环境更加和谐繁荣。全力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评工作,为全市实现文明城市“三连冠”作出突出贡献。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分馆及农家书屋30家,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10处,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围绕打造“有温度的城区”,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市中民生品质更实

  对于市民而言,衣食住行的细微之变,是验证获得感、幸福感的直接方式,也是管窥民生改善的真实视角。市中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越是困难时刻,越是牢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以“12100”民生工程为抓手,着力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被誉为“山东最美高速”的济泰高速顺利通车,南北康、白马山等片区30余条道路加快布局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300余个,对舜耕路等13条重点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大力改善103省道主次干道路域环境,全区道路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投入8650万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五通十有”基本完善,全年投入1460万元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28户793人全部提前脱贫且成效持续巩固;深入开展温暖安居行动,把解决好回迁安置、让群众尽快“回家”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靠上工作、全力攻坚、提速提效,机床一厂、文庄、大庙屯、山凹等15个安置项目、4.07万人的回迁工作基本完成,基础设施保障全面跟进,充分体现了品质市中城乡建设的速度与温度。

  2020年,是市中为民惠民、展现温度的一年。一个个重磅民生工程悄然落地,一项项务实惠民举措“闯”进百姓心坎,在这片280平方公里土地上,民生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安置城镇就业1.9万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发放失业金、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发放养老金6200余万元、低保金1800余万元,为被征地农民落实社保资金1700余万元,民生兜底保障全面覆盖;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计划特别是“突破西部”工程有力推动,开工建设24所中小学、幼儿园,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二期即将投入使用;提前完成投资4.2亿元、惠及1.2万户居民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层住宅电梯85部、占全年任务的170%;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处、日间照料中心12处,积极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入围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是幸福的基础。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才会更踏实。市中区创建“345”网格化治理体系和“1+9+N+1”大应急体系,完成系统组建、网格划分、网格员选聘等工作,社会治理向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迈进。科学合理设置社区,新成立、规划舜新、舜东等15个社区居委会,提升改造社区办公服务用房9处,组织102个村居开展村级民主议事决策制度落实情况专项自查整改。架好服务群众“连心桥”,12345市民热线服务过程和办理结果满意率实现双提升,7次书记圆桌会解决具体问题60余个,努力让辖区企业、百姓感受到党委政府把他们放在了心上。(通讯员 李猛 裴梦雪 孙化鹏)

责任编辑: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