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济南 > 社会 > 正文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景观矿山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济南经验”向全省分享

2019-11-07 11:01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不见黄土裸露,处处是“绿洲”,大型雾炮、移动水车齐上阵,连排装置的水雾喷头像喷泉一样,廊亭石阶相连,芳草萋萋,鸟语花香……11月6日,全省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工作暨绿色矿山建设会在济南举行,记者跟随参观团来到济南平阴县几处采矿现场,放眼皆是美景,叫人赏心悦目,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采矿现场“脏乱差”的传统认知。

  鲁网11月7日讯 不见黄土裸露,处处是“绿洲”,大型雾炮、移动水车齐上阵,连排装置的水雾喷头像喷泉一样,廊亭石阶相连,芳草萋萋,鸟语花香……11月6日,全省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工作暨绿色矿山建设会在济南举行,记者跟随参观团来到济南平阴县几处采矿现场,放眼皆是美景,叫人赏心悦目,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采矿现场“脏乱差”的传统认知。

  “矿产资源保护监督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交流会上,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军分享了济南的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经验。今年以来,省会济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两大任务后,全市上下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落实省委、省政府“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矿产资源保护监督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整顿规范、整合提升、整治改造,矿山布局和开发格局日趋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逐步规范,为省会济南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坚持融合提升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监督

  济南特殊的地质构造赋予我市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全市共发现矿产56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6种,其中山石、煤、铁、地热和矿泉水等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铁矿为我省富铁矿重要赋存区,莱芜盆地富铁矿储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共有持证矿山企业60家,其中露天和地下开采矿山各30家,多分布于东部的章丘、莱芜、钢城和西部的平阴、长清五个区县,基本呈“两条腿”支撑态势。

  莱芜区和钢城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区划调整后成为济南市矿产资源的重要供给区。全市树立“一盘棋”思想,把释放区划调整红利、实现矿业深度融合、形成全市统一开发格局作为重要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矿产资源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

  重新梳理全市矿业权。集中人员力量,对全市矿山储量、开采方式、开采规模等基本信息进行排查,同时委托地勘单位对矿山位置、矿区范围和开采现状进行实地核查,编制了《济南市采矿权现状图册集》,摸清了全市矿业权家底。

  开展矿业权收益“自查整改、规范管理”活动。针对资源占用费缴纳不规范、欠缴数据计算不精确、征缴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维护了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益。根据省厅要求,对政策性关闭矿山价款退还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了关停退出矿山合法权益。

  重组矿产督察员队伍。结合“放管服”改革和督察工作实际,重新聘用了40名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督察员,实现了矿山督察全覆盖,并筹措资金60余万元对区县督察经费进行补贴。同时,以莱芜区地下矿山为试点,进一步探索完善矿山督察制度,确保了矿山生产安全稳定和督察监管到位。

  启动全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行动。按照省厅行动方案要求,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采取企业自查、区县全面排查、市政府验收的方式有序推进。目前,专项整治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推动科技管矿平台升级。在已经实现露天矿山视频监控、信息查询分析、网格化及矿山督察、地质环境管理等基础功能的基础上,探索了利用无人机技术的三维数字化建设,达到了对矿山的全程化、精细化、透明化监管。

  坚持示范引领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以前进出矿区的车全被覆盖了厚厚一层尘土,根本看不清车原来的颜色。”在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参观现场,一排排黄色的运输车整齐地排列进出矿区,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的车辆进出都要先喷淋,达到防尘效果,再加上矿区的路面硬化和景观绿化,矿区内已经几乎没有尘土,可以和花园媲美了。

  本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提出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打造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的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促进了绿色矿山建设深入开展。

  试点先行,发挥示范效应。在已有4家矿山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建设名录基础上,在平阴、章丘再选择6家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矿山作为试点,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经过一年奋战,试点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9月28日召开了全市绿色矿山建设经验交流会,试点矿山形成的可推广典型模式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因地制宜,鼓励企业创新。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资源产业链上下功夫。比如,平阴山水引入了路王浆技术和卡车智能调度系统,鲁碧和玫瑰建材大力推进非金属矿物精深加工,鲁平建材引入了纳米碳酸钙生产线,莱钢马庄铁矿自主研发了“帷幕注浆堵水”和“胶结充填”新技术,都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绿色矿山建设初期,面临环保设施达标、生产设备更新、矿区环境优化等具体工作,资金投入较大,部分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存在抵触情绪。我市积极探索鼓励支持与监督考核并举的新路子,对实行总量调控矿种的开采指标、矿业权投放,优先向绿色矿山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绿色矿山,可以协议方式出让深部矿业权,多数企业实现了“让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广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平阴县绿色矿山示范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治理建设格局及“矿业换产业、资源配项目”的矿业服务平台模式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带动了露天开采矿山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马庄铁矿自主研发的“大水矿床近顶板灰岩帷幕注浆堵水采矿技术”和“全尾砂无动力深锥浓密膏体制备充填技术”,分别入选第三批及第五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探索无公害采矿的绿色发展模式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市具备绿色矿山建设条件的39家矿山中,有9家拟于年底申报验收,19家进入实施阶段,11家(多为地热矿泉水企业)正在编制方案待专家审查。我市财政专门列支了200万元用于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确保2020年前顺利完成“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为90%、80%、50%”的基本目标,确保全市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挖掘潜力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我市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对资源约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到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潜力,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地质调查勘查,努力在破解矛盾、突出特色方面狠下功夫。

  开展砂石资源调查,着力解决资源供需矛盾。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中心、自贸试验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从全市砂石资源分类、储量、用途、市场供需及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在章丘设置1处年生产规模1000万吨的建筑用灰岩矿山,初步满足东部建设需要;近期拟在平阴再设置2处年生产规模为500万吨的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切实解决砂石资源供需矛盾。

  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服务地下空间规划建设。针对济南复杂的地质环境,借鉴上海等地先进经验,从地矿、冶金、煤炭、化工、交通、建筑等行业钻孔资料中优选4万余个地质钻孔,建立了全市地质钻孔数据库。对标雄安新区,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立地下0-100米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实现了地质结构“透明化”。以中心城区6.8km2的泉水敏感区为试点,构建了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型,首次实现空间规划大数据的有机融合,为地下空间规划和地籍管理提供了依据。

  开展地热资源调查,推进“中国温泉之都”建设。济南是天下闻名的“泉城”,不仅有以七十二名泉为代表的冷泉资源,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2014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温泉之都”,成为全国5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我们一手抓开发利用,一手抓保护规范,出台了《济南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51号),积极协调完善地热井采矿权手续,探索采灌结合的开发模式,加快砂岩热储回灌实验研究,商河县专门开发了地热井实时监控系统,并纳入全市科技管矿平台,实现了地热井全程视频动态监管。在章丘宁家埠、槐荫吴家堡、平阴刁山坡地区开展地热勘查调查,补充了侵入岩和变质岩类两种热储工作量,为国际医学中心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资源支撑。

  坚持创新举措推动矿业经济持续发展

  翟军提出,我市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优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粗放开发历史欠账较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够等短板,下一步,需要全市矿产资源管理人员和地质工作者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敢闯新路、勇破难题,全力以赴推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和开发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首先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按照部、省工作方案要求,坚持市局、区县和企业“三方挂图作战”,统一计划进度,全面加快进程。对具备验收标准的企业,要开展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验收,保证完成质量;凡是2020年底完不成绿色矿山评估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一律停止受理采矿权审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新一轮矿产资源整顿整合,推动矿业发展向效益型、集约式转变。

  持续推动矿产资源规范管理。继续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结合环保要求加强矿山扬尘治理,加大破损山体修复和动态巡查执法力度,确保多方发力、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储量动态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探索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员定位等手段,优化远程监控系统,提升全市科技管矿水平。聚焦区域融合,理顺体制机制,构建济莱科技管矿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市矿产资源管理平衡发展。

  积极探索矿业经济“济南模式”。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新一轮矿产资源专项规划修编,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设计,统筹布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总结前期矿山修复、山体治理、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地热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同步运作的实现路径,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精尖团队联合进行地热开发的合作模式,打造特色温泉小镇,擦亮“中国温泉之都”品牌。

  全面提升矿产资源服务保障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规划城市”的工作理念,积极落实“城市规划,地质先行”的工作要求,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为导向,加快重点项目、重点片区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从空间、资源、环境、灾害、文化等方面摸清地质家底,加快成果转换,提升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等方面研究治本之策,探索绿色矿山激励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精心筑巢引凤,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冰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