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社会 > 正文

“抢命”小分队,与病毒贴面

2020-03-03 07: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3日讯 判断病情,给予辅助药物,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放入插管,连接呼吸机……从推药到操作完成,力争一分钟内完成,越快,对患者的损伤越小。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气管插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救治方式,刻不容缓,争分夺秒。而对操作人员来说,与病毒贴面而行,也最危险。谢坤知道其中的风险,但他也深知,他是帮患者跑赢时间的人。“心里虽有担心,但恐惧谈不上,我们必须迎毒而上。”

谢坤正在与同事救治患者

  最紧急:与死神抢夺生命

  “您好,我是E3—5病区,12床患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男性患者,68岁,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不理想,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

  “好,马上到。”

  2月22日凌晨2:09,谢坤和同事接到电话后,立马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八宝箱”——急救插管箱,跑步赶往病区。

  一路上,两人边跑边讨论患者病情,“男性,7.5号气管插管没问题;68岁了,注意保护牙齿,有活动的防止脱落误吸;如果患者呛咳明显,打掉呼吸再插管……”

  “来的好快,刚放下电话。”看到两人进入病区,值班医生不由地感叹其速度之快。一边迅速穿上防护服,一边跟值班医生沟通患者病情。

  检查完喉镜、气管插管,给予辅助药物,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插管一次成功,连接呼吸机……患者氧饱和度开始上升,90%、99%,成功了!邻床的患者不禁为谢坤和同事竖起大拇指……

  谢坤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月9日,随着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赶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而作为气管插管小分队里的一员,像这样紧急出动的场景,谢坤已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但无论哪一次,他都奉行着一个不变的原则:尽可能快地赶赴病区,尽可能地节省时间。“每一例气管插管都是患者生命与时间的赛跑,而我们就是帮患者跑赢时间的人。”谢坤说这是长期工作形成的条件反射,接到通知立马行动,跑得越快,越能给患者多出几分钟的抢救时间。

  最快速:一分钟内完成插管

  日常工作中,谢坤经常要为全身麻醉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因此,对于他来说,操作起来也是驾轻就熟。虽然是面对全新的疾病,在全新的环境里,谢坤仍然尽力做到一分钟内完成插管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插管之前,麻醉是必不可少的。“平常我们嗓子里有一个小东西都要把它咳出来,更何况是放一个喉镜在里面。”谢坤介绍说,如果在清醒状态下,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话,当喉镜放到呼吸道里时,患者会因为不舒服而引发呛咳。

  “很多重症患者都合并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剧烈呛咳会影响其基本生命体征的平稳,比如血压、心率等。”因为患者本身就处于缺氧的状态,呛咳也会增加氧耗,对患者来说是很不利的。“给患者使用辅助药物,比如镇静药等,也是为了给其创造一个比较舒服的环境。”谢坤说。

  而除了准备喉镜、器官插管、导引丝、镇静药物等,谢坤和同事还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进入隔离病房,见到患者的刹那就需要立马做出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怎样,有没有困难气道等,都会影响插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谢坤说,如果患者下颚前突、脖子粗短,就属于困难气道,而这也会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情况的话,就可以直接开始了。”

  “普通气管插管,从推药到操作完成,基本一分钟内就能完成。”据谢坤介绍,从放进喉镜、暴露声门、放上插管,顺利的话10秒就能完成。“插管要尽量得快,因为越快对患者的损伤就越小。”但谢坤说,快的同时,还要将患者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最危险:无异于与病毒贴面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很强,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气管插管则无异于贴着病毒在工作,危险系数也是最高的。

  “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流量吸氧或者无创呼吸机来改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但如果是重症患者,实践证明,这两种操作方式效果都不理想,必须要有创呼吸机来干预。”

  谢坤说,重症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快就会因呼吸衰竭而亡。“而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治疗,可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病人呼吸衰竭。”

  但气管插管需要直接面对患者的呼吸道。“当把喉镜放到患者口腔里面,打开声门时,其肺内大量的病毒就会释放出来。”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谢坤需要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面部直接对着患者的口鼻和呼吸道。“跟病毒近距离的密切接触,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谢坤说,一旦患者出现呛咳,还会形成大量的气溶胶。

  “普通感染区都是二级防护,而我们必须做到三级防护。”为此,每次进行气管插管时,谢坤和同事都要加一个一次性的面屏和一次性的保护头套。“如果有正压通气面罩就更好了。”但由此带来的憋闷也会更严重。“每次给一位患者做完插管,出来后衣服就都湿透了。”

  其实,成立气管插管小分队,是在到达武汉几天后的事情了。“初到武汉时,在医疗组工作过几天,后来因为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光谷院区就统一调配,成立了一个气管插管小分队。”

  最自豪:见证插管患者病情好转

  据谢坤介绍,气管插管小分队共有18个人,其中12人来自各地驰援的医疗队,而谢坤和同事就是其中两人。“共分成6组,2人一组,一上就是12个小时。”气管插管小分队负责为整个光谷院区17个重症病区的患者插管,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现在我们整个小分队已为差不多70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最多的时候一天做3例,分布在三个病区,光穿脱防护服就需要三次。”谢坤这一组还不算最多的,上海医疗队的一个小组最多的时候一天曾进行过6例气管插管。

  一般情况下,谢坤要在自己的病区里待命,哪个病区里有需要插管的患者就往哪里赶。“工具箱,我们戏称‘八宝箱’,是提前准备好的,里面有喉镜、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辅助药物等。”每当接到通知,拿起工具箱就跑。“因为普通患者的气管插管都是很紧急的,急性缺氧,呼吸心脏骤停,早到一分钟,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而结果也会完全不同。”谢坤说,患者缺氧后有一个黄金三分钟,如果超过了再复苏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而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言,虽然没有急性缺氧的症状,但还是尽量早赶过去,能节省一点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对其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一位44岁的患者给谢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最初的抵触插管,到说明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和临床价值,再到成功插管……谢坤说,当看到插管患者病情慢慢好转,那一刻心里感到最自豪。(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