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天桥区写好脱贫“答卷”决胜全面小康

2020-05-14 07:4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14日讯 位于母亲河畔的天桥区,是济南市携河发展的“桥头堡”,正在以飞翔的姿态,追逐着小康梦想。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该区紧扣中央、省、市委的部署,把实现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强化责任落实,强化问题导向,强化定向发力,细化措施,压茬推进,成效显著。近日,记者走进天桥区,零距离地了解了他们解决脱贫攻坚工作难题的一系列正确解法,奋力书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天桥答卷。

  解法一

  “两个严格”夯实工作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时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句承诺,表达了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意志,赋予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新的内涵。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天桥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上级指示要求,通过“两个严格”,夯实了扶贫开发工作基础。

  该区组织街道包联干部,村“两委”成员和第一书记按照识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进行宣传发动和摸底排查,建立了从申请、评议、初选公告、信息采集、审核公示等全景式、全过程扶贫档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在全市率先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开展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及退出评估工作,确保了扶贫工作成效具有权威性、公信力。

  创新开展信息采集“五步法”,即村干部填写、群众参与、贫困户认可签字、街道审核,区扶贫办跟踪督查指导。在认真梳理贫困人口的家庭生产生活信息过程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同时,把人情扶贫、关系扶贫拉入“黑名单”,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解法二

  “两个发动”实现“授人以渔”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从某种意义上看,物质和收入脱贫只是“标”,精神和观念脱贫才是“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治愈贫困顽疾。

  天桥区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社会氛围;通过对本村和邻村一些主动作为、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和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反面事例进行剖析,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思想和观念受到了冲击,使“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同时,该区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原则,积极拓宽思路,实行政府和干部“拉菜单”、贫困村和贫困户“点菜”的方式,广泛发展各类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建设期间,通过采取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和实地勘查,制定专项考察制度,现场验收竣工项目等方式,做到产业项目服务不满意,合同不终止,项目不盈利,专家不脱钩。目前,全区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12个,涉及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等,实现收益142余万元,分配6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翻了近一倍。

  解法三

  “两个强化”确保脱贫真实

  记者了解到,天桥区把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作为考察干部成绩的出发点,以高标准、严要求,倒逼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确保每一户贫困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和惠民阳光的普照。

  该区坚持日常考评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实现所有行业扶贫单位考评全覆盖,将贫困户的脱贫成效作为所在街道和区直单位的评分依据、以考核倒逼责任上肩。

  区委树立鲜明的干事创业导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谋发展之策、履发展之职、担发展之责,在脱贫攻坚的实战中培养、选拔、使用和检验干部,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同时,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保障,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常态化督查巡察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督査巡察常态化发展,并结合“政治巡察”和专项行动、人大监督和政协视察活动,重点督查巡察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贫困户进入与退出程序规范和脱贫标准情况、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实施情况等,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对于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的由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严肃追究。(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