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数字赋能让农业种植进入3.0时代

2024-08-16 16:37:0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5日讯 (记者 杨成喜 时瑞雪 通讯员 闫贞) 夏日的沙兰农场,碧绿的稻田一望无垠,众多白鹭在田间飞舞、觅食、休憩,恰如一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夏日田园美景。

  土地整备用上了土地平地仪

  大暑前后的稻田,并无多少活计。刘钦志正在简易的办公场所和技术人员交流着稻田下一步的管护,桌面上放着一本尚未看完的水稻种植技术手册。

  办公场所是两个集装箱相对而放组成,若不是旁边停放着一些大型农机,谁也想不到这里会是3000亩稻田的管理场所。

  坐在集装箱相对组成的中间通道里,空气的对流形成自然风,远比配备空调的集装箱内凉快和舒服。

  皮肤黝黑的刘钦志,是地地道道的临沂人,同时又是北大荒集团公司二九0农场的员工。此次相公街道能与北大荒集团公司联手经营,刘钦志正是中间人和牵线人。

  提到老家和在东北种田有何不同?老刘的第一反应就是机械化水平还远不如东北。

  在接手这3000亩水田前,虽然相公街道已经牵头完成了土地集中托管工作,使土地集中连片,同时备齐了灌渠、生产路、电等基本设施,但在老刘看来还远不足以适应大型机械大规模种植的需要。

  随着北大荒集团公司二九0农场的入驻,老刘所在的公司第一时间从东北调来部分耕种设备。其中有两套是临沂当地没有的卫星平地仪。

  望着平整的稻田及记者的疑惑,老刘向记者介绍起了卫星平地仪的用处。“这是卫星平地仪,主要用于农田耕整,通过卫星,测算土地高低的误差,定好高度后,就可以对土地进行平整。”老刘说,“如果水田不平整,不利于浇灌、也不利于排涝,浇水的时候,有的地方太高浇不到,低的地方还容易淹。”

  插上“数字翅膀” 壮大培育智慧农业

  农业,曾经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这片富饶古老的土地上存在了几千年。

  从刀耕火种到智慧农业,背后是中国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厚爱。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对土地的执念。

  在沙兰农场,5G通信、智慧农机、遥感技术等新装备、新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大显身手,新的生产方式让农业在相公街道这片土地上彻底变了模样。

  “两千多亩水田日常管理只需要四、五个人就可以,打药之类的都是无人机操作。插秧也是机器操作,只需要请专业机械手操作就可以。”刘钦志说。

  相公街道作为沂河新区重点打造的农业合作示范区,以打造合作示范田为切入口,探索植入北大荒“四精两管”模式落地,即:精细耕作、精密栽培、精准施肥、精确防控、叶龄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把北大荒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作业方式、生产技术和生产标准不断改进、完善落地。

  “下一步我们就要在田间地头设立摄像头,搭建农业物联网,设立小型气象站,获取农田(水、土壤等)环境、气象数据等要素信息,解析作物生长数据,并通过田间智能显示大屏实时显示,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沙兰农场技术负责人徐向涛告诉记者。

  临沂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抓实数字赋能,与北大荒290农场合作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与山东电信合作建设数字乡村管理试点平台……一项又一项农业智慧农业项目在相公街道落地。

  与沙兰农场南侧毗邻的地块,正在拆迁,即将落地的项目是南京农机所合作建设智慧农业创新研发中心。据了解,智慧农业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为临沂金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智能农机装备研究团队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一处集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实践、继续教育、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无人农场暨数字农业展示基地和农耕文化农机发展史展示中心。

  “我们也盼着机械化研究所早日落地投产使用,我们规模化种田,最需要的就是效率高的现代化机械。”老刘望着正在拆迁整地的方向说。

  多种联农富农模式 “联”出发展合力

  从包产到户到合作社种植,再到当前引入的北大荒集团农场为代表的高科技、规模化种植,相公街道的农业已悄然进入农业3.0时代。

  相公街道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把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的基础上,联合17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4家单位成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出资总额4385万元。

  “目前我们主要有三种托管土地模式,一是‘双社联合’合伙人模式,与黑龙江省北大荒290农场合作3000亩种植水稻、小麦,与沂河新区香云川农业种植合作社合作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拟打造中国农业科学院‘五色稻米’种植基地,同时与科技职业学院农学院合作,建立学校实践基地;二是‘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伙人模式,洪岭埠村与山东众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800亩的玉米、艾草供应养鸡场,建成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示范点;孙旺、高团2个村与山东九有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合作种植1300亩,主要种植马铃薯、水稻,效益明显;三是村集体支部领办合作社自主种植4000余亩小麦水稻。”相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振华介绍。“新区对合作社发展路径给予了正确的引导,比如加快相公街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探索片区统筹类联合社发展路径,探索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合作社发展路径。”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相公街道正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注重挖掘、发挥各家合作社的特长和优势,把握好适度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现村集体、农户“双增收”,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坚实步伐。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