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8月26日启动,文化惠民正当时

2024-08-21 16:21:4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1日讯 (记者 王可儿) 8月21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充分展示临沂市小戏小剧创演成果,打造“党群同心润沂蒙”文化品牌,经研究,定于8月26日-9月9日,在人民广场举办第二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厚文化资源、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在全省率先实施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工程,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大批温暖明亮、启智润心的优秀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小戏小剧群众演群众看工作现场推进会、“大地情深”——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示范性巡演暨黄河流域文化展演活动、2023年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等先后在临沂举办,沉浸式演绎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有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半月谈》宣传报道。

  坚持精品导向,让小戏小剧变成“文化大餐”。创作上高标准。市县两级创新成立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15个,组建专业编剧、排演团队,选拔基层优秀演员230名,与3个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先后举办创演培训班、编剧导演演员培训班3期,召开市级创作座谈会5次。公布了首批10个小戏小剧创演实践单位。建立“村居演、镇街选、县区推、市级评”四级评选机制,按照引领社会风尚、展现文化底蕴、贴近群众生活、反映时代新貌等标准严格把关、评选优秀剧本剧目。全市已创作群众性小戏小剧300余部,涌现出《第一碗饺子》《沂蒙山上兰花开》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资金上强支撑。设立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作品创作、落地排演、演出推广等。对评选出的优秀剧本给予6000至8000元的剧本孵化创作费用,对评选出的优秀剧目给予5至8万元的排演补贴,有效激发了创演积极性,提高了作品质量。走出去创品牌。推动各级艺术团积极对接市场,与红色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演出渠道,让更多沉浸式小戏小剧走出大山、走出沂蒙。对重点文艺精品,支持冲击“泰山文艺奖”“群星奖”等省、国家文艺奖项,提升品牌力和知名度。全市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沂蒙那段情》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 

  坚持群众参与,让小戏小剧走进城乡大地。创作源于群众。坚持“说地方话、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尊重基层首创,组织发动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戏剧爱好者等基层骨干创作小戏小剧,用“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讲好沂蒙故事、红色故事、时代故事,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喜欢听,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演员选自群众。坚持“群众演给群众看”,举办“村村有好戏”乡村文艺人才海选大赛760余场,评选各类文艺人才1.6万人,让群众从台下“观众”变为台上“演员”。沂蒙四季·红嫂艺术团为更好再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参军支前、支援抗战的真实场景,不去聘请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而是从沂南当地选拔了28名群众演员,用当地人演好当地事,用当地话讲好当地故事,最大限度做到原汁原味,还原红色故事本身,更情真意切,更容易引起群众共鸣。演出走进群众。先后举办“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巡)演、“红色沂蒙 廉润琅琊”全市廉洁小戏小剧展(巡)演、首届“海棠杯”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等活动。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将更多优秀作品送到群众身边。去年4月份举办的第一季“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在临沂人民广场持续15天连续上演50余部优秀小戏小剧,演出期间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线上线下观看群众超百万人次。 

  坚持以文促旅,让小戏小剧赋能文旅起势。艺术赋能,提升游客体验感。比如,红嫂家乡旅游区把发生在当地的红嫂乳汁救伤员、火线桥、战时托儿所等红色故事,植入到革命旧址、石头小院等特定场景中,生动再现当年革命、斗争、生活微场景,先后打造了《识字班》《战地医院》等沉浸式小院。技术驱动,催生“演绎爆款”。在传统演绎基础上,借力文旅的商业化、数字化等新兴表达,用技术创新驱动演绎创新,提升小戏小剧的视听与审美观感。比如,“水韵琅琊”打造的“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绎项目,以东夷和魏晋文化为主题,以激光水幕、视觉特效、歌舞表演、游船伴游为表现形式,呈现出“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的唯美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感受。文旅互促,助力产业增收。为旅游景区量身打造小戏、小剧、小品等,丰富了景区业态,提升了游客体验,成为景区和乡村旅游的“招牌产品”。比如,全国文明村蒙阴县百泉峪村,打出“来百泉峪,看百泉景,听百泉戏”鲜明口号,在游客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辐射带动了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网络造势,提升文旅吸引力。把小戏小剧作为展现地方人文风貌和文化生态的“窗口”。在市文化馆举办传统文化传习驿站新媒体赋能培训班,培养新媒体网络达人及小戏小剧网络大V,让他们用第一视角,深入剧本创作、剧目排演、范本推广等各个环节,多层次、场景式展现精品剧目生产和展演过程,运用线上直播、短视频、网红推介等方式,展现小戏小剧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观赏。 

  坚持红色引领,让小戏小剧唱响沂蒙精神。突出红色主题。红色是临沂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围绕革命战争年代的感人事迹,先后创作了《跟着共产党走》《老兵》《第一碗饺子》《魂归故里》等一批红色剧目。展现时代新风。除革命战争题材,还深挖现实题材,小戏《归雁》、小剧《热线你我他》等一批反映践行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小戏小剧相继推出。融入党性教育日常。将革命题材小戏小剧作为“艺术党课”融入党校、党性教育基地以及高等院校教学,丰富内容、活化形式,沉浸式、情景化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石崮》《沂蒙这片热土》等剧目先后走进山东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临沂市委党校等单位演出30多场;《跟着共产党走》等剧目先后走进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等进行展演,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