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08-28 10:12: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8日讯   作为支撑和保障,开放离不开高标准营商环境的塑造。衡量一个区域是否拥有优越的投资条件,营商环境是重要考量因素。

  近年来,青岛市南区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优政策、提效能、激活力、蓄动能,厚植企业投资兴业沃土,打造企业发展优质“栖息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大展宏图,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构建高效服务体系 政企“双向奔赴”

  8月22日,香港汇智集团正式签约入驻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作为一家深耕跨境法商财税综合服务领域近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商融合服务公司,汇智集团落地标志着市南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再一次升级,将为本地企业提供全周期、多要素、精准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场景,以优质法律服务供给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以来,市南区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以高效为核心,以畅通政企沟通机制、创新构建多元体系和精准服务企业为抓手,回应经营主体突出关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年3月,在市南区举办的政企恳谈会女企业家专场会上,青岛畅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军霞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在企业人才申报、总部经济申报、企业上市方面给予辅导和支持。”会后,区企业服务中心对该诉求清单化拆分,逐一明确责任单位,通过“市南区企业服务智慧平台”流转办理。人才办迅速“上门服务”,就市区两级重点人才政策等问题详细解答,开展“一对一”人才申报辅导。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就企业关心的总部经济申报、企业上市辅导进行了专项解答。

  搭建政企双向沟通桥梁,市南区探索构建“12+N”多层次政企深度互动沟通机制,将“走进企业”与“请进机关”相结合,目前已举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顶格协调的政企恳谈会6场,在此基础上接续举办部门、街道层面的政企恳谈活动70余场,现场收集诉求及工作建议150余个,均已办结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让广大市场主体更加便利地反映诉求、纾困解难,市南区创新构建多元体系,搭平台、建机制,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去年8月,青岛市营商环境会客厅在海天中心揭牌,创新打造“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营商环境会客厅体系。目前,市南区已建成各级营商环境会客厅31处,开展各类惠企赋能活动80余场,惠及企业1200余家。营商环境会客厅已成为集政企沟通平台、项目洽谈基地、企业路演场地、企业赋能中心为一体的高端商务空间。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市南区推动企业诉求处理精细化、高效化,建立起“135”全闭环诉求办理机制,坚持按照1个工作日交办企业诉求、3个工作日办结一般性诉求、5个工作日办结复杂性诉求的原则,将收集到的各类企业诉求,依托平台建立“诉求受理-跟踪办理-动态反馈-满意评价”流程动线。截至目前,平台诉求阶段性办结率99.03%。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通达民情、汇聚民智、速办民需的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强力推动市南区营商环境突破跃升。”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政务服务增值化 “高效办成一件事”

  市南区将增值化政务服务理念融入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暖南”审批服务团队、“政务服务+”联盟等形式,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以营商环境之“优”,带动市场主体之“活”、投资项目之“增”、高质量发展之“先”。

  项目审批不断提速,开工建设效率更高,市南是如何做到的?北京路27号(鲁能领域)改造项目,是近期市南区启动的一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建设项目,也是重点楼宇更新攻坚任务之一。该项目将有利于平衡大片区商业格局,同时具备文旅、区域配套、主题配套多重属性。

  “通过现场走访,我们发现项目改造方案设计进展不畅,亟需明确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电信等市政配套设施的设计条件。”作为服务辖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前哨”,市南区行政审批局“金牌团队”持续关注项目进度、难点堵点,服务专员第一时间向市级“金牌团队”报送了项目服务需求。

  7月30日,按照“专员吹哨、专班报到”的要求,市、区两级行政审批“金牌团队”召集水电气暖信等专营单位召开专题会议,为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面对面”服务。“各专营单位提供的市政信息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项目设计方案,这样9月初就可以开展项目EPC招标,也为后续施工图报审等环节提效加速。”建设单位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牌团队”的工作效率给予充分肯定。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对服务企业、项目而言,这“一程”便是全程。

  在市级统筹指导下,市南区组建重大项目“金牌团队”,为辖区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的“暖南”项目管理师,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对于跨层级“卡脖子”问题,借助市级重大项目“金牌团队”搭建的帮办桥梁,链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专营单位,顶格协调实现“一项一策”“集中问诊”。

  在市南,“政务服务+”联盟已成为深入开展“一线联企助力行动”的有力抓手。“我们协会有一批医疗机构要集中迁址,涉及到相关事项的变更审批,能否提供一些指导和协助?”在青岛市医疗器械协会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暖南”审批服务专员一线听取、记录协会企业的诉求,现场为企业帮办申报、审核、出证,一次性为8家入驻企业办理变更。

  依托“联盟”载体,市南区在银行、楼宇、园区、商协会4种类型的社会合作网点,设立39个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将301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企业、群众身边。今年以来,聚力推出涉企增值化政务服务场景,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走访服务等70余次,关联事项集成办理140余件次。

  今年7月,恒丰银行青岛东海路支行加入市南区“政务服务+”联盟。区行政审批局为该新设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配备了两名“暖南”审批服务专员,经过业务指导和培训,可为企业提供办理营业执照等40余项审批事项服务。

  市南区还持续扩大“政务服务+”联盟范围,将审批服务窗口下沉、前移,优化“就近办、全域办、便捷办”登记新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化、规范化、增值化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暖南护航”给力 助企行稳致远

  “我们在8月8日提交了资格申请材料,当天就获批,以后我们新开办的下属连锁门店就可以直接通过许可现场核查了。”谈及在市南区首家获得食品经营许可核查“先过后核”资格的申请过程,青岛肯德基有限公司质管部总监李传江难掩心中喜悦。

  李传江所说的“先过后核”,起源于市南区的一场政企恳谈会。会上,瑞幸咖啡反映“连锁企业开办新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等待时间较长”,捕捉到企业这一“痛点”的市南区纪委监委立即将此问题列入重点推动事项,多次与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最终推动颁布《市南区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先过后核”信用承诺核查实施办法》。作为直营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信用承诺办理的全省首次探索实践,通过该方式开展食品经营现场核查,把规模连锁食品经营企业开办直营连锁门店时遇到的拿证时间过长的共性问题一并解决,肯德基由此成为首家受益企业。

  这一项诉求的高效解决,让企业看到了市南区锚定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的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为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南区纪委监委聚焦区“12+N”政企恳谈会,精准、有效问需问计于企业。同时,为进一步创新企业诉求收集场景,区纪委监委还在展馆内嵌入青岛政策通、暖南亲清诉办、“暖南护航·纪企直通车”小程序等平台,深度融入“135”诉求处置机制,通过调阅诉求解决台账、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抽查回访企业等方式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对187个重点企业问题诉求办理情况跟进监督,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感谢区纪委监委,我们的房屋产权证终于办下来了。‘暖南护航专班’想方设法帮助我们找到了联建协议和土地出让金缴纳财务凭证等关键材料,不仅破解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帮助我们节省了大笔资金。”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感谢市南区纪委监委护航专班协调区城建局、自规局共同发力,帮助企业查找原始档案、测绘、确权登记,破解了企业的房产办证难题;“楼前乱停车这个‘顽疾’解决后,车辆交付很顺畅。”某汽车销售公司因门前区域被外来车辆占用,多次造成新车剐蹭,甚至影响交付,市南区纪委监委护航专班、区商务局、金门路街道多次专题研究,组织商户、居民听证,最终兼顾各方权益,合力优化了停车方案,解决了企业“揪心事”……市南区纪委监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全流程跟进有关部门走访收集的问题诉求办理情况,对办理质效差的重点诉求挂牌督办、跟踪问效。

  同时,紧盯楼宇经济提质、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进行精准监督,推动部门履职尽责、靠前服务。自开展“暖南护航行动”以来,区纪委监委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21件,督促解决涉企难题224个。

  聚焦民企反映强烈的内部腐败预防难、查办难问题,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政法委、社会工作部、区工商联等10余个单位,经3轮座谈确定12条措施,开展“民企盾牌”专项行动,推动构建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源头防范和联合治理机制。“暖南护航专班”与人社、文旅部门联合搭建平台,推动解决酒店行业用工招聘难题;与应急管理局联合为企业打通相关许可申请的关键环节,提高事项办理效率;与金湖路街道、招商中心联合为企业搭建“廉盟”平台,助解融资难题;与中山路街道联合为科技企业解决门头悬挂问题,助力历史城区改造提升;举办“青年话清廉”演讲比赛,锤炼提升优化营商环境队伍素质……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市南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强化监督保障,发挥专责监督和专业监管叠加优势,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用更多监督成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乐 王玮 姜小凡)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