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梁山县“厚道齐鲁地 忠义梁山人”道德品牌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4-04-29 15:12: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9日讯(记者 谢学刚) 4月28日,济宁市梁山县“厚道齐鲁地 忠义梁山人”道德品牌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梁山县深入挖掘水浒文化中“忠义”精神所蕴含的优秀道德因子,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擦亮“忠义梁山人”道德品牌,一大批道德先模人物在全国、省、市推选表彰中脱颖而出,增添着城市的文化厚度和道德底色。

 一、深化典型选树,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完善选树机制。印发《关于打造“厚道齐鲁地 忠义梁山人”道德品牌的实施方案》,完善典型选树、宣传推广、礼遇帮扶“三个机制”,构建村、镇、县三级推荐选树链条,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标兵”“身边好人”“四德先模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选树活动。近年来,梁山县共推介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市级道德模范19名,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0人荣登“山东好人榜”。

  加大宣传推广。开展道德模范巡讲会、记者见面会等主题活动,在融媒体平台开设“厚道齐鲁地 忠义梁山人”“身边好人”专题栏目,持续推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去年以来,《毕奶奶的志愿日记》《“冻”不住的爱!》等40余篇典型事迹在新华网、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媒体刊播。自编自演的《冰操之颂》《父子双进士》道德文化剧目在基层广泛传播,营造了浓厚的“好人文化”氛围。

  强化礼遇帮扶。实施“美德信用+积分兑换”工作模式,在全县设置18处“梁”好美德积分兑换超市,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获取信用积分并兑换物品,让群众成为美德信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出台《梁山县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制定走访慰问、免费体检、邀请模范代表参加全县重大节庆活动等一系列优待礼遇措施,在全社会树立有德有得、好人好报的道德导向。

  二、弘扬志愿精神,打造城市文明“强磁场”

  做强“及时雨”志愿服务品牌。紧密结合群众需求,策划扶贫帮困“温馨雨”、政策技术“贴心雨”、法律援助“暖心雨”、助学支教“爱心雨”、就业创业“助新雨”、应急救援“救助雨”、医疗健康“安心雨”七大“及时雨”品牌。将65个“为老”志愿服务项目,62个“为小”项目,57个“为困难群体”项目,44个“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慰籍人群”项目,81个“为社会公共需要”项目纳入“及时雨”总项目库,为群众提供日常“点单”和“派单”服务。

  推进网格志愿服务“五进”工程。出台《关于加强全县网格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站点进网格、队伍进网格、项目进网格、活动进网格、嘉许机制进网格的“五进”工程,建立“网格员呼叫、志愿者报到”的活动机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红帆驿站等场所建立志愿服务站,引导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融入网格管理体系,精确掌握群众需求,点对点开展志愿服务。

  画好黄河滩区文明实践“同心圆”。打造“梦圆黄河滩 五为同心圆”文明实践展示带,为滩区群众量身打造“同心圆”特色品牌,在沿黄乡镇建设5处“所馆合一”文明实践所,将21个文明实践站与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区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学习和宣传教育的综合阵地,开展“黄河新语”“河小青”科普体验、“心驻滩区”等黄河元素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滩区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推动道德培育,倡树美德健康“新风尚”

  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聚焦未成年人德育建设,拓展“云讲堂”宣讲新模式,在红色文化、典型人物事迹、心理健康等方面,制作发布12期特色线上课程,开播以来累计观看15万余人次。将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开展“文明实践 朗朗少年”国学经典诵读、“童心画美德”“小小阅读宣讲员”“黄河文化润童心”等活动,全面促进青少年德育成长。

  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围绕婚俗改革和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集中宣传月、“村规民约进集市”等活动,原创歌曲《文明梁山水泊新风》入选全国第四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在5月20日和七夕节期间举办大型公益相亲会,11月11日举办“山盟海誓 爱满梁山”新中式集体婚礼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喜事新办的新观念。

  大力营造良好家风。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邀请文明家庭代表参加移风易俗宣传、家风故事宣讲活动20余场,利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150余场,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打造“情暖夕阳”“幸福来敲门”等项目,为2000多名失能老人和特困老人开展居家照护服务,形成人人孝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在打造“忠义梁山人”道德品牌过程中,“梁善荟”公益集市是如何在公民道德培育和开展志愿服务方面发挥作用的,以及近年来,梁山县青年志愿服务相关工作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