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推动环卫管理精细化提质升级,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2024-12-20 16:10: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0日讯(记者 谢学刚 王永前)12月20日上午,济宁市“惠民生 暖民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6场)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围绕“打造精致精美城市”,聚力抓好“道路保洁、环卫设施升级、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利用”等工作,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环卫事业稳步发展,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环卫工作体系持续健全,制度上更加完善

  科学编制环卫专项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规划、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等十余个标准规范,先后出台《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3部法律法规,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正式施行,有力保障和推动了环卫工作有序开展。

  作业上更加规范。统筹考虑城市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规划清扫、清运作业时序、频次、路线,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道路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和生活的影响。

  力量上更加充实。全市城乡环卫队伍逐年壮大,目前,拥有环卫工人4.1万人,其中,城市环卫人员1.1万人、村镇环卫人员3万余人,各类清扫清运作业车辆2800余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定期组织开展新型清洁设备操作、垃圾分类要点、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环卫职工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二、 城市保洁水平不断提升

  济宁市始终把道路保洁作为环卫核心职能,大力构建“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的管理体系,以“归零”心态推动城市卫生提档升级。

  作业方式实现科学化。在全省我们率先推出“分级管理、深度保洁、路见本色”工作法,创新实行“道路清扫车、洒水车、高压清洗车、人行道养护车、雾炮抑尘车、电动巡回捡拾车”与人工保洁相结合的“6+1”作业模式,全市日清扫保洁面积7300万平方米,全市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

  攻坚行动实现常态化。相继开展了“净路除尘”“夜间洗城”“清理落叶”系列攻坚提升行动,实施早晚高峰错峰洒水保洁模式,深度保洁率位居全省前列。

  保洁监管实现智慧化。建立完善智慧环卫监管平台,落实全域保洁一张图,将一城五区556条道路、569辆作业车辆数据纳入平台,实现全时、全域、全程、动态调度和管理,对机扫、洒水建立日预警、日通报机制,推动精细保洁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三、 环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促提升”,大力提升全市环卫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建设全密闭垃圾转运站285座,实现日产日清、收运全覆盖;建设城市公共厕所789座,设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一道窗口;

  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0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

  建成运行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5座,全市14个县市区餐厨垃圾做到区域共享、集中收运,城市餐厨垃圾处理步入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新阶段。

 四、 生活垃圾分类有序开展

  紧紧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治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全力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邹城市入选国家级试点县,太白湖新区、泗水县入选省级试点县。

  组建“长效化”管理机制。成立由21个市直部门及14个县(市、区)政府组成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系统治理”的工作机制。

  搭建“链条化”分类体系。投放和收集方面,全市配置垃圾分类桶约38.64万个,改造新建分类垃圾房(亭)3593个,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5%;2024年新增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300个,建成垃圾分类分拣站134个,规范提升345个可回收物回收网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3%。运输方面,配置各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1269台,“四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健全。处理方面,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餐厨垃圾处理厂5座,危废垃圾处理厂4座,中小规模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利用企业59家,实现了垃圾“四分类”闭环处理。

  构建“全民化”分类格局。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要求,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开展“机关带头月”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在公共机构、经营区域、公共场所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有效提升了行业垃圾分类覆盖面;

  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者服务队伍240支,志愿者2.9万人,开展各类活动3.6万余次。在今年垃圾分类“志愿百日行”活动中,济宁市被评为“全国垃圾分类志愿先锋城市”,金乡县王丕街道志愿队伍在全国志愿组织排名中位列第9名,全省志愿组织前十名均为I济宁市志愿组织。

  五、 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逐步完善

  建立“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处置”的闭环机制。

  在源头端,落实减量和分类制度。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狠抓施工项目备案和核准,今年全市城管执法、行政审批部门共备案288件,明确了建筑垃圾的来源、去向和处理方式,切实提升了施工单位社会责任意识。

  在运输端,加大运输车辆作业行为监管。健全运输监管平台,全市运输公司82家、运输车辆898辆均已纳入平台监管,全部安装GPS定位装置,能够在线监控车辆运行轨迹等数据信息,有效防止抛洒滴漏、违规倾倒等行为。

  在处置端,全力推进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先后建成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13处、装修垃圾分拣中心8处,建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可基本满足全市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需求。

  自10月下旬开始,启动了全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集中行动,依法依规查处建筑垃圾治理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整治建筑垃圾治理乱象,全市建筑垃圾全过程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2025年济宁市城市管理部门在打造环境卫生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以及任城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养护情况等回答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