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中国行|山东博山:百年大集"赶"出岁月乡愁

2019-02-06 09:51: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济南2月3日电(记者杨文、王凯)不到七点,太阳尚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北风刮在22岁的侯宗昊脸上,使他不禁加快脚步。在外地工作的他刚回家放下行李,便和父亲一起奔向年前最后一个大集——博山大集。 

  侯宗昊的家乡山东淄博博山区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要塞重镇。唐宋时期,博山成为当时全国的陶瓷、琉璃生产和销售中心,博山城内的大街就成为这里最早的商业街。清朝中、后期,博山城中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匹、杂货行、银钱业等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博山大集开始兴盛起来。 

  300多年来,这个传统的大集在中国农历“逢三逢八”的日子里依旧人山人海。 

  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传统大集不同,博山大集不仅数百年来始终在这条百年老街上未曾变过位置,而且还突出了博山的地方特色——博山菜为代表的鲁菜文化、鼓珰等中国传统琉璃艺术文化、地方特色美食等,让当地百姓流连忘返。 

  “这菜叫‘豆腐箱’,寓意‘开箱取财’,回家后煮熟就可以吃,”在李华的摊前,不少顾客排着长队购买她做的豆腐箱,她将做好的豆腐箱半成品为顾客包装好,嘱咐蒸煮食用的方法。 

  李华一边为顾客挑选上好的豆腐箱,一边介绍,豆腐箱形似宝盒,打开豆腐的上层,里面是肉馅,“这是鲁菜的代表菜之一,而我们博山又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 

  “咚,当,咚,当,咚,当……”一阵清脆的声音传来,离李华摊位不远的玩具摊前,一名小贩卖力地吹着一种宋朝便出现的玻璃玩具乐器——鼓珰,这种形似喇叭的乐器,用嘴在一头一吹一吸,另一头玻璃忽鼓忽陷,发出“咚咚当当”的声音。 

  这一“咚咚当当”的声音,吸引了72岁的老人张怀德。 

  “小时候我太爷爷就在博山大集上给我买鼓珰玩,他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玩这个,现在我要买回去给我孙子玩。”张怀德说。 

  博山大集上总能寻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看到父辈生活的过往,这成为许多博山人赶大集独有的乡愁。 

  “我家在城北住,楼下就有大集,但我总是穿越大半个城区来赶大街的博山大集,”作为土生土长的博山人,博山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学者李福源从小就爱赶博山大集。“历史的积淀是一种味道,说不出、道不明,但它就在那里,无形中让老百姓形成了一种习惯。” 

  李福源等专家表示,博山大集积淀千百年历史文化,老百姓归根结底赶的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一种街坊邻里人际交流方式。现如今,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织,不变的文化沉淀和变化的时代风貌,让人们能够在百年大集上触摸历史的脉动、感受岁月的变迁。(完)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