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渔村有了田园综合体

2019-02-12 07:3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2日讯 “以后不用种地了,不用受那么多累了不说,还能出去打工再挣点钱。”这是春节拜年时,烟台莱州金仓街道仓东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受惠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去年下半年,村里将1540亩土地统一打包流转给一家大型农业科技公司。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正在打造之中,不久的将来,这个海边渔村不仅有现代海水养殖产业,现代观光农业也将助力乡村振兴。

  观光农业:正在建设中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从仓东村东边的油漆路一直往北,将直达莱州金沙滩。去年夏天,这条路的东边还是绿油油的庄稼;如今,这里成堆的沙土和过年停工的吊车,似在诉说着不久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好多大棚在施工中,大年初五,已经有工人陆续到位。

  这是村里的新变化。村民们看到了地里不时出现的新大棚,看到了进进出出的施工人员,但是对于大棚里要种什么,还是充满了好奇。记者走进了施工现场,其中10个大棚盖上了保暖层已经启用,其余的大棚还在建设中。

  施工现场的展示牌显示,这个示范区将以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为核心、休闲旅游为先导、田园社区为亮点,是莱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和主平台。示范区规划的鸟瞰图里,设计有世界园艺博览中心、台湾永龄产业园、双拱双膜专利温室、智能玻璃温室、冬暖棚生产区、漫散射智能温室、创意农博园、中央景观广场。

  根据介绍,世界园艺博览中心里,将在国内引进第一套有机活体蔬菜及花卉封闭种植设备并进行国内落地转化。

  “种了几十年的地了,年龄越大,越干不动了,还是流转出去好。”春节这几天,村民们拜年时,说得最多的也是这件事。而稍微年轻一点的,则觉得平时不用“绑”在地里,多了出去打工的新选择。

  水产养殖:两位老人的基围虾越冬实验

  作为海边渔村,仓东村的传统产业仍是海水养殖。前几年,本报曾报道过当地村民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事迹,今年再回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两位老人的“基围虾越冬实验”。

  2018年的国庆节,这里的基围虾批发价每斤到了100元,个头大一些的每斤甚至能到120元。11月下旬,露天水温到了10°C左右,塘养的基围虾如果再不收网,将藏在沙里,收不上岸了。

  66岁的杨竹庆和老伴,把自家露天池里的基围虾,大约330斤,“逮”进了大棚。“不是专门的养虾池,鱼池很深,得踩着凳子上上下下。”

  记者在已经空出的养虾池里,看到了大大的沙堆。基围虾早就在小年前一天销售一空。“虾的习性就是白天藏在沙里,晚上出来吃食。”老杨告诉记者。

  基围虾很难养。即便是在天气和温度还好的露天池,成活率也并不高。“需要按时消毒、杀菌,控制好水温,晚上要喂切碎的小鱼。”

  大棚的温度实际也不算高,310多斤虾,基本上是一个个从沙子里抠出来的,在露天池根本不可能这么做。将这些虾一个个从沙子里抠出来,两位老人的手被扎得冒血丝。两个月后,这些基围虾的成活率达到了94%,最终以每斤160元的价格被人一次抢空。

  产业留人:希望更多有为年轻人留在村里

  老杨之所以为了这一万多元费了这么多事,主要原因还在于在城市里“流浪”多年的孩子回了村。“要是以前,哪有时间弄这个?光是养鱼这一样,也够我们老两口忙的了。”

  其实,仓东村和记者见过的很多村子并不一样。以往去过的很多村子,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很少见中青年男性的身影。但在仓东村,除了正常高考出去的年轻人,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离开村子出去打工的并不多。

  “过了年就开始扇贝育苗,育苗之后分苗、养殖,到了收获季节,还要割扇贝丁;基本上一年闲不下来。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收入也不错,干嘛还要出去?”村里的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

  而建设中的田园综合体,让村民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对于这个项目能带动多少就业,有村民算了笔账,起码一两百人应该没问题。

  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回到村里的,也不仅仅是老杨的孩子。(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