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扶贫创出新模式 多措并举创增收

2019-03-14 10:4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菏泽3月13日讯(记者 庞洪波 见习记者 范祥海)菏泽市成武县采取“政府主导、集中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建设扶贫基地,专业公司承租经营,全县贫困村异地分红”的模式,扶贫效果显著。近日,鲁网记者来到成武县汶上集镇,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看到,鲜红的彩椒已经挂果,一排排西红柿、黄瓜已经长出幼苗。而在伯乐集镇扶贫就业车间里,百余名妇女熟练操作着机器,看到一个个整理好的数据线,她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保底工资+利润分红  扶贫新模式激发贫困户积极性

  成武县汶上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处整合扶贫资金建设的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扶贫项目。占地400亩,投资1500万元,建有40座冬暖式日光温室、7座高标准现代拱棚、2座高标准连栋薄膜温室、1座智能玻璃温室、2座高标准阴阳棚。产业园于2018年4月份开始建设、9月份投产。冬暖式日光温室主要种植彩椒和立体种植西红柿、小黄瓜、甜瓜,高标准现代拱棚主要种植无刺水果黄瓜,玻璃温室主要种植南瓜,阴阳棚主要用于基质栽培叶菜类蔬菜。目前产业园区种植蔬菜长势良好,彩椒等产品供不应求,国内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对外出口东南亚。

  为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提高贫困户收益,承包公司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出了一个“保底工资+利润分红”的经营扶贫模式。公司成立了尚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贫困户优先”的原则把大棚分包给村民(也称产业工人)管理,承包大棚的工人每人每天70元的保底工资,负责大棚日常管理;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此外,承包大棚的工人按利润进行分红,具体标准是除去成本,纯利润在1.5万元的,按10%分红,以后每增长1.5万元的利润,递增10%的分红。

  汶上集镇秦田庄村民陈士助今年47岁,告诉记者,“由于对象体弱,不能外出干活,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才十岁。他主要负责产业园区安全和大棚水电维修等工作,每个月工资在2000多元自己的四亩土地也流转出去,每年可获租金近5000元。现在在家门口就业,即可以照顾家里人,又有稳定收入,再也不想外出打工了

  秦田庄村委会计李文进谈到:“工资加分红,工人有了积极性,又有了责任心。目前,共安置就业200多人,其中贫困户18人有66人承包了大棚,还吸纳了150多名临时工人。以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彩椒为例,每年种植一季,按亩产1.8万斤、每斤5元计算,除去地租等生产成本,亩利润大约3.5万元。一座大棚的实际种植面积为1.9亩,这样,一座大棚的利润约7万元,一个人管理一座大棚,工资加分红一年就能拿到近5万元的收入。另外,在产业园区打工的临时工人,每年也能收入一两万元。

  省派第一书记助力扶贫车间   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

  成武县伯乐集镇崇福集行政村位于镇驻地西4公里,现有人口1140人,耕地面积1539亩。2015年,人均纯收入3300元以下贫困人口179户、695人。该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低,种植模式单一,为省定贫困村。

  2017年,省千佛山医院派出的第一书记李永刚驻村开展帮扶。他联系到正在深圳办厂的优秀青年刘伟,在崇福集行政村扶贫车间成立分公司,初步投资200万元,以生产热水循环设备为主。2019年1月5日正式投产运营,目前生产和销售状况良好,预计年产值6000万元,利润150万元。

   成武县伯乐集镇马海村扶贫车间建于2017年7月,占地面积约3.5亩(充分利用村废弃小学),其中加工车间1008平方米,并配套职工厨房、餐厅、卫生间、车棚和水电等基础设施。

  目前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笔记本充电数据线加工项目。德州鸿巨公司负责投资全部生产线设备、原材料及生产的管理和销售,设备价值200余万元,设立了3条生产线,吸纳留守妇女150余人(辐射周边7个行政村),月工资在1800—2800元,马海村负责提供加工车间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日常服务,并按照当地市场行情每年收取加工车间租金6万元,该租金主要用于反哺村内无劳动能力贫困户。

  村民杨秀明就在该扶贫车间工作,她向鲁网记者谈到:“由于老公公身患直肠癌,每年复查需要很多费用,对象在外打工,自己在家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工作,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老人孩子还都可以照料。”

      

责任编辑: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