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旋玩具闯天涯

2019-08-30 06:5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30日讯 走进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记者看到,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木材。走在村里小路上,村民家中“呲呲啦啦”的旋木声此起彼伏。

  樊埝村有着“木旋玩具之乡”的美誉,郯城木旋玩具的第15代传承人樊继美告诉记者,樊埝村生产木旋玩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木旋玩具的发展和传承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郯城木旋玩具的第15代传承人樊继美展示玩具成品

  老匠人成了学生课堂上的红人

  在樊埝村,樊继美家的小院算得上是村里最热闹的,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拜访、学习。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们前来参观请教,学生们对于木旋玩具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构成以及传承发展等等都十分热衷。

  “这些学生都是学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学的都是最先进的画法。他们来我这学习我特别高兴,这说明我们的木旋玩具非常有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门老手艺,69岁的樊继美十分欣喜和欣慰。

  木旋玩具,俗称“耍货”,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以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为中心世代相传,迄今已近600年的历史,樊埝村也被誉为“木旋玩具之乡”。2009年6月,木旋玩具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樊氏族谱记载,樊氏七世祖樊木是木旋玩具的创始人,此后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了15代。樊继美,是第15代木旋玩具传承人。2006年,樊继美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之一;2008年,其作品在临沂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荣获“金牛奖”,并被临沂市档案馆收藏18余件;2009年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木旋玩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6月,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在临沂市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樊继美作为郯城木旋玩具的第15代传承人受邀参加。除此以外,临沂本地及外地多所高校也邀请樊继美走进课堂,定期向学生们教授木旋玩具的制作方法等内容。

  传统玩具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生于1950年的樊继美从六七岁就跟着爷爷樊家桂、父亲樊再声学做木旋玩具,至今已做了60余年。樊继美从小跟着父亲做旋木玩具,1970年参军入伍,1977年从部队退伍后,回村继续在家里生产木旋玩具,主要生产哗啦棒槌、燕车、高低棒人等。

  改革开放后,郯城木旋玩具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受到重视,1985年,樊埝村成立了“木旋制品研究开发中心”,专门进行木旋制品的研发。作为主要负责人,樊继美为郯城传统木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木旋制品研究开发中心”成立后,樊埝村郯城工艺礼品厂也在那时建立起来,樊继美任厂长。樊埝村的木旋玩具因此更加出名。

  当时,做木旋玩具主要是靠“旋车”,而村里用来制作木旋制品的“旋车”一直沿用古老的手工方式,费时费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樊继美的带领下,工艺礼品厂开展了一次以引进新技术为主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研发出自动的“旋车”机器,使木旋玩具由手工向机器生产的方向转变,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生产工具的改进使樊埝村的木旋玩具进入生产高峰时期,郯城木旋玩具的名气越传越远,经常有国内外的客户拿着样本到厂里让他们加工。做的最早的外贸货是美国一家叫一美的工艺品公司,他们拿来了木制“胡桃人”的样本,樊继美做出了第一个“中西合璧”的木旋“胡桃人”,美国的客户很满意,大批的订单随之而来。在1985到1989年间,陆续有几家美国的公司慕名而来。

  1991年,樊继美开始在家里生产木旋玩具,设计了一些如京剧脸谱、木偶人、西游记人物等现代样式的木旋玩具。2003年,樊继美带着自己的木旋玩具参加青岛啤酒节,在啤酒节上,他的玩具被抢购一空。在挖掘保护老产品的基础上,樊继美不断创新,使木旋制品销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手艺与时俱进,“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采访中,樊继美告诉记者,“旋车”工艺经历了脚蹬、电动、全自动成型和数控车床四个阶段,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上粉工艺也不断改进,由染色到涂漆和喷漆,外表更加光鲜艳丽,更受人们喜爱。木旋玩具品类也不断丰富,构成了刀兵、人物、植物、花篮、棒棰及车、鼓等十大系列500多种品类。虎头棒棰、高低棒人、燕车、鸟车、八仙花盘、和尚敲木鱼、不倒翁、京剧脸谱以及胡桃人、日本娃娃、小火车、火箭、飞机、大炮、智力拼盘等畅销国内外市场,30余件产品被临沂市档案馆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等单位收藏,高低棒人、小燕车和虎头棰等产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近年来,由于各级各部门加强对木旋的保护与支持,以及传承人自身的不懈努力,郯城木旋又重新走上了热销的道路。

  据了解,1989年广交会上,樊埝村从美国客商那里拿到了300万人民币的订单。2000年,塑料和光电玩具兴起,全镇只有50余户坚持木旋玩具生产,国外市场萎缩,外汇收入几乎为零,樊埝村将目光转向国内。

  2004年,木旋玩具再次迎来了春天。郯城县文化局对传统文化制定了“抢救式”方案,木旋玩具被列入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镇文化站成立了港上镇木旋玩具研究协会,组织老艺人交流、带领年轻人学习以及创新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樊继美等人对摇鼓、小鸡翻蛋和拉线陀螺等进行翻新,使失传已久的老玩具又重新面世。

  至2014年底,全镇共有100余户从事木旋玩具行业,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新趋势,仅樊埝村收益就达200多万元,并带动马头等周边多个乡镇从事木旋玩具生产。(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
新闻关键词:郯城:木旋玩具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