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起混搭,非遗作品更火了

2019-09-21 06:5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1日讯 作为积淀已久的活态传承技艺,非遗承一方之文脉,续历史之篇章。在第八届文博会现场,这些传统的老手艺集中亮相,用创新展现了非遗的现代活力。佩戴铝编头饰走秀、键盘控制演奏曾侯乙编钟、小型旅游编钟亮相……变身后的传统非遗不仅体现着文化味,也颇具时尚感。

聊城展区的魏氏编

  铝编饰品闪耀亮相

  着汉服、戴头饰,和着古曲,聊城展区前两位女子的古风走秀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古色古香的演出,还有女子头上佩戴的用铝丝制作的华丽装饰品。

  作为中国最早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柳编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是在民间广为传承的艺术形式,在山东也是如此。在聊城展区中,由传统柳编创新而来的铝编因百变的造型和十足的创意让观众爱不释手。

  东昌铝丝编制技艺创始人魏福庆介绍,柳编是自己的家传手艺,至今已经传承了六代。20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魏福庆开始创新传统柳编技艺,开创了铝丝编制的探索之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此前学美术的经历让我打下了绘图、构图的基础,制作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要做好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魏福庆说,勾勒出作品的形象相对简单,但后期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细节处理。“现场展示的还原位于聊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的铝丝编制作品,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创作完成。”

  “键盘编钟”震撼全场

  创新传承礼乐文化,键盘敲击奏响乐章。在烟台展区,豪特乐器公司用电子琴键盘控制奏响编钟,这样的跨界混搭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

  长期以来,编钟的演奏方式仍停留在2400多年前,由多名演奏人员持特制的木锤,各自击打钟体,配合完成乐曲演奏。公司总工程师宋志星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开始探索创新传统编钟的演奏方式。“我们联合武汉音乐学院及湖北省博物馆研制出了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乐器相结合的新编钟,为仿制的每个曾侯乙编钟分别配置相宜的钟锤,应用现代集成控制技术,将钟锤连接到键盘上,通过键盘控制钟锤敲击编钟,一个人就能取代传统编钟需要4到5人使用钟锤敲击演奏。”宋志星说。

  迷你版编钟成爆款

  文博会现场,千年以前的编钟穿越而来,玩起了混搭,不仅有按原比例复制的,还有迷你版的小型编钟亮相。在枣庄展区,一大一小两套型号不同的编钟各有特色,延续了千年以前的文脉,也在创新中激发了活力。

  展区内的编钟均由大成青铜艺术有限公司创作,公司在多年制作青铜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还原复制传统礼乐文化的代表乐器编钟。公司经理刘恒星告诉记者,“此前济南洛庄汉墓出土了完整的西汉编钟,这套编钟历经2000年保存完好,仍然可以用来演奏,这太令人惊叹了。”刘恒星介绍,自那时起,公司就开始探索复制编钟。通过照片和查阅资料一次次地进行试验,前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失败了几十次,终于还原出了洛庄汉墓出土的西汉编钟。

  从青铜器制作到复原编钟,从原比例复制的大型编钟到小型编钟,传统礼乐文化正逐步走入大家的生活。刘恒星告诉记者,“近几年,我们在复原大型编钟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型编钟,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也成为了枣庄当地的特色产品。”

  传承人现场秀绝活

  文博会现场,不仅有各种非遗作品展出,也有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潍坊展区集中了核雕、泥塑等多位传承人,外聘为故宫文物修复师的潍坊鸢都嵌银厂红木嵌银髹漆传承人周志,也在现场展示了当地的特色工艺红木嵌银,精细的手法、多种造型的器具让展位前聚集了众多观众。

  指尖上下翻飞,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一件件寓意美好的作品跃然而出。潍坊鸢都嵌银厂负责人孙凯告诉记者,“优质高端的选材和复杂苛刻的工艺,决定了红木嵌银漆器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复合性,且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传统工艺一绝。”(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