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共议“文旅融合新时代下的创作”

2019-11-25 06:5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5日讯 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天蒙山旅游区,该如何挖掘、借力文化,深化“文”“旅”合作,讲好沂蒙故事?如何创意发展?11月23日下午,“文旅融合新时代下的作家创作”主题座谈会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畅所欲言。“说到底,所有的旅游都是诗和远方的结合,要将诗与远方的交汇定格在天蒙山这方水土之上。”作家们表示。

  叶梅:文学创作要动心、动情、动脑

  自然美景与红色文化在天蒙山交织,不仅勾勒出了美丽的山中风光,也书写着沂蒙文化的新篇章。座谈会上,作家们畅所欲言,交流采风路上的所思所感。“山东是我的故乡,我父亲1947年从山东南下去往湖北,他去世后在齐鲁大地长眠,我每年都要回到山东。山东对我而言是血脉相连但同时又是非常陌生的地方。”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谈道。

  “每一次到山东的经历都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领略齐鲁大地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叶梅而言,沂蒙山更是如此。“沂蒙山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美妙又给我以激励的地方,每次唱到《沂蒙山小调》都会想到沂蒙,沂蒙这个地名和它所赋有的内涵实际上是与中国人民求解放、求自由背后的厚重、质朴、奉献、辽阔连结在一起的。在狭窄小院里听宋守莲唱《沂蒙山小调》让我非常动情,歌唱家唱的是音乐,她唱的是风情,她的歌声真正地打动了我。”

  “天蒙景区用了长时间探索,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的每一个理念、细节和想法中去,比如把诗歌、格言刻在爱情小路上,给人们的心灵一种暗示。”采风之后,叶梅对天蒙山自然美景的沂蒙文化该如何结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文学是需要‘三番五次’的,其中有一个‘三动’指的就是动心、动情、动脑,来到天蒙山以后我觉得我是动了心、动了情的,情感的波涛已经在汹涌,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动脑。”

  “对沂蒙文化的开掘天蒙山景区展示了非常好的情状,天蒙作家驿站让作家与文学有了更深的联系,内涵究竟是什么,其实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掘,更加深入地开掘沂蒙文化的内涵。”叶梅表示。

  李掖平:用生花妙笔描绘沂蒙风情

  在蒙蒙细雨中行走于壮美的天蒙山,重温红色经典,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感触颇深。“天蒙山真是一方神奇的风水宝地,这里汇集着红色文化、民间文化,侠义文化,多元素文化激荡与当地的自然风情密不可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种情。”

  采风活动中,李掖平和其他作家们共同走进了抗大的故址、大众日报的活字印刷、排版印刷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同时,还聆听了来自山野、原生态的沂蒙小调,重温了八百里沂蒙文化。李掖平有感而发:“听到宋守莲老师唱《沂蒙山小调》的那一刻,我眼也潮湿,心也潮湿。宋老师唱的是沂蒙的风情,沂蒙的风情用歌声传唱出来必定是带着这里独特的泥土香味,而且有生活气息。这种本土的原生态的唱法更能打动我,那种带有野性的空旷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的声音跟那段战争岁月的真实、历史的风云激荡和我们回望历史时文学上的感觉更相近一些。”

  此次“天蒙作家驿站”的揭牌意味着天蒙山将为全国作家更好的提供创作的、思考的、旅游的一块天地。李掖平说:“诗和远方真正应该在未来的某一点上交汇在一起,文旅融合下的文学创作一方面要求我们秉持着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应该听从远方诗的召唤,放开步子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放开心胸去感受山河美感,放飞思绪用生花妙笔去描述我们看到的、想象的和期待的无限美景。”

  马力:从眼前之景转化为心中之景

  中国旅游报社原总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马力曾游览过沂蒙的云蒙山,首次来到天蒙景区实现了几年来的愿望。“我在三年前来过云蒙山,回北京后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最后一段写的就是费县的白石屋,这次来到天蒙景区实现了几年来的愿望。”马力感叹,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百听不厌。“原生态的唱法打动人,让人动情却说不清楚原因,这是优秀作品打动人心的最高境界。”

  文学创作中,马力对游记的创作颇有心得。“中国的读书人远足之后要写一篇记才算圆满,后来我看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的作家作品都要写一篇记,游记一般是一游一记,比较单纯,由出发到归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写好了也可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马力说,“眼前之景可以称为第一自然,指的是客观存在的景物,游览时要注意观察方位,前后左右、东南西北、高低上下,这关系到景物的空间感。”

  与眼前之景相对应的是心中之景,即第二自然。“进入创作要在山水之上附加上情绪、体验,从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化。人文景观包括历史的、建筑等多方面。”马力介绍,比如民居就是第二自然的体现。“天蒙景区内的民居白石屋基本全是用石头拼接垒砌的;景区内的建筑望海楼让我想到了滕王阁、岳阳楼和黄鹤楼,这也是心中之景的体现。”

  陈亮:文旅融合为作家提供经验积累

  文学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景观也是如此。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诗探索编辑部主任陈亮在游览天蒙山后感叹:“来到天蒙山感受到了诗情、诗意,实地参观了美景之后看了云、山、树,听了《沂蒙山小调》,对爱情的理解更深了。”

  在采风过程中参观自然美景,用笔墨书写人文历史,在陈亮看来,活动的举办也反映了当下一种很好的现象。“山水的书写在中国有丰厚的资源和传承,大家把目光从远古的资源挖掘转向了对当下的作家、诗人进行梳理、积累和保存,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评价一首诗的好坏,除了要有真实的足够的生活经验、真切的个人情感,也要在抒发个人生命体验的同时抵达时代的契合点。”采风过后,陈亮表示,“鲁商集团对现当代文化资源的保存和推广走在了前列,让人感觉到欣喜。而当下这种文旅融合的途径也会给作家带来另一种经验积累的方式和路径。”

  朱爱军:“旅游+”开发传承沂蒙文化

  八百里沂蒙不仅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还是红色沃土,作为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沂蒙山银座天蒙山旅游区也是“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座谈会开始之前,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东天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爱军向大家介绍了景区文旅融合方面的有关情况。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山脉东段,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是沂蒙山旅游区的核心景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处集山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朱爱军说。

  在文旅融合的当下,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沂蒙山的绿色生态资源,综合运用“旅游+”的开发理念,通过培育经典、创造精品、传承基因、融合发展,全面构建新时代“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大沂蒙山旅游目的地。朱爱军介绍,“下一步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将重点打造包括天蒙温泉康养小镇等休闲度假产品和配套设施,以实现景区从1日游到2日游乃至多日游转变、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力争到2023年,把沂蒙山建设成为引领山东、示范全国、世界知名的大沂蒙山旅游目的地。”(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