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木偶:做中国版“迪士尼”

2019-11-27 07:2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7日讯 近来一段时间,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姜玉涛带着团员们奔走在各地演出。造型多变、动作灵活的木偶亮相,与演员们的真人表演相结合,总能引发观众的欢呼声。这是木偶戏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也来自于姜玉涛在传承中的创新。从“偶”断丝连危难之时接下传承重任至今,姜玉涛在尝试和创新中前行,也让莱西木偶戏这一传统的幕后戏走到台前,走向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舞台。

木偶造型沿用戏剧脸谱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危难之时接下传承重任

  时间回到十年前,姜玉涛未曾想过自己会与当地的木偶戏结下不解之缘。似乎又是不知不觉间,他已带着这门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形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接受。

  莱西木偶戏是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木偶造型多数沿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戏剧脸谱,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现在回想起来,对姜玉涛来说,与莱西木偶戏结缘的过程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缘分。姜玉涛是土生土长的莱西人,曾经从事电脑行业。201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姜玉涛结识了当时已经73岁的莱西木偶第四代传人倪奉先,从此与莱西木偶结下了不解情缘。

  “莱西木偶戏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1978年,在莱西岱墅西汉墓中出土了一具身高1.93米的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活动自如,是迄今为止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久、个头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制偶实物。”姜玉涛介绍,莱西也是木偶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然而,在传承中,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曾几近失传。上世纪20年代后,由于战乱频繁,包括莱西木偶在内的许多传统艺术都遭到了重创。许多莱西木偶戏艺人纷纷另谋出路,莱西木偶到了即将消失的边缘。直到上世纪50年代前后才慢慢“复活”过来。

  “倪老16岁学艺,20多岁开始带着班子四处表演。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观众娱乐方式日渐丰富,木偶戏逐渐退出了观众视野,倪老也再没举起过木偶。”姜玉涛说,直到2008年,莱西开展了一次民间文化普查,才让莱西木偶重见天日,倪老又重新拾起当年的手艺,组建了以木偶表演为主的小剧团。”然而,“七忙八闲九不挣钱”却是这仅有的木偶戏艺术团的生存现状。

  2010年5月,姜玉涛随同剧团一起来到青岛演出。方言土语、伴奏嘈杂、形式单一……木偶戏的重新公开亮相让剧团所有人感受到了危机。几场演出下来,姜玉涛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倪老先生共同深入探讨,达成了共识,木偶戏要传承下去,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必须变革和创新。

  也因为这段时间的接触,倪奉先觉得姜玉涛对莱西木偶戏很有热情,对剧团的发展有想法,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技艺,把莱西木偶戏传承下去。“起初我有点犹豫,直到倪老说,‘莱西是木偶的发源地,不能让它就这样消失’,我的内心一下被触动了,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莱西木偶发扬光大。”由此,姜玉涛正式接手,成为莱西木偶的第五代传人。  

  融合创新,推动技艺发展

  带着疑问和好奇,姜玉涛从零开始接触了解莱西木偶,并从制作和表演两方面学艺。学成之后,姜玉涛决心改变剧团以前“七忙八闲九不挣钱”的生存状况,2012年,姜玉涛成立了大汉偶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动莱西木偶创新发展。

  在此前莱西木偶艺术团成员的基础上,姜玉涛也不断吸纳当地年轻人加入其中,为莱西木偶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团队有十几个人,大家在制作木偶和表演方面各有所长。”莱西木偶要想传承下去,除了传承人的培养,也离不开艺术形式自身的创新。

  “跟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木偶、皮影不受场地、人数制约,表演形式灵活。”姜玉涛介绍,“莱西木偶不仅可以弹跳,头部还能够上下动。”结合莱西木偶的特色,姜玉涛带领团队创新传统剧目,让古老的莱西木偶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我们发现,相比于传统戏曲形式的木偶剧,儿童木偶剧的演出效果更好。”姜玉涛告诉记者,自此,团队改变了剧目主攻方向,将创作和演出的重点转到儿童市场上来。

  后来,姜玉涛带领团队在改良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又创作出《农夫与蛇新传》《西游记外传》《白雪公主》等七八个新剧目,改编后的剧目以生动活泼的演绎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为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性,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莱西木偶的魅力,姜玉涛一改传统木偶戏幕后演出的方式,让操纵木偶的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推出了人偶同台剧。“整场戏的表演过程一气呵成,演员们走到台前串场更加生动,既能实时与观众互动,还能让观众近距离观看木偶的眼睛和嘴部的神态。”姜玉涛说。  

  让莱西木偶成为中国版“迪士尼”

  城市的风土人情中氤氲着人文特色,在姜玉涛看来,木偶戏无疑是莱西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而要想让木偶搭台唱响文化戏,离不开地域间的交流和借鉴。

  10月12日,首届青岛(莱西)木偶文化艺术节在莱西举办,来自全各地以及韩国的12支优秀团队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举办了多种接地气的非遗展演和研讨活动,在姜玉涛看来,传承需要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此前开发的台前木偶剧和大舞台演出形式,让莱西木偶走进了大剧院及国际舞台。

  姜玉涛常说,除了国际化,让传统技艺更好地融入生活,还需要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以前表演结束后经常有观众想要购买我们用作表演的木偶,但由于体积大,价格昂贵,无法作为商品出售,只能暂时搁浅。”这一情况给了姜玉涛启发。随后,姜玉涛找到一家玩具厂合作生产玩具木偶。从此,艺术团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带上制作精美的玩具木偶售卖,玩具木偶成为了从莱西木偶戏开发而来的文创产品。

  目前,莱西木偶艺术团大胆创新,开始尝试将PVC、硅胶、3D打印技术等高科技应用到木偶制作中,表演融入川剧变脸、木偶杂技秀、长袖舞等多种传统技艺,使得木偶表演更具观赏性。

  “未来,我计划在莱西建立一个莱西木偶文化艺术博物馆,观众可以在里面看演出、学知识、亲手制作木偶、自编自导自演木偶剧等,发展以莱西木偶为核心的文旅产业,让莱西木偶成为‘乐在莱西’旅游品牌的一部分。”姜玉涛说,“我还想把莱西木偶做成中国版的‘迪士尼’,发展木偶动漫影视,同时建立一个DIY企业中心,与博物馆和大剧院结合,将莱西木偶打造成为莱西的地方文化名片。”(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