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韧行 | 即墨民营企业在逆境中激流勇进

2019-12-10 09:1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0日讯(记者 刘亮亮) 当得知一个阀门就要价几十万时,万刚在大山里犯了难。如果不用,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产业研发可能功亏一篑;如果用了,一条生产线就要10几个阀门,若按这个价格他都不敢跟领导汇报。自从2014年即发集团启动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产业研发,集团副总经理万刚和技术带头人王健已碰到过无数次这种情况。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除了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即发这个传统民营企业唯创新至上的理念和精神。

  12月4日至5日,由青岛市服务企业工作队七队和中共即墨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以“创新与韧行”为主题的中央、省市网络媒体即墨民企行活动走访了包括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卓英社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恒尼智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伟东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在内的7家致力于行业创新研发的民营企业。

  “创新”虽只有短短二字,背后的故事却足以汇成江海。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成功就会行业登顶,失败则可能万劫不复。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深度改革开放的阵痛期,疼痛意味着希望,所以这注定是一场将被载入史册的凤凰涅槃。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组织群体,同时也很脆弱。反观历史,能够在残酷的时代浪潮中坚韧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将创新作为创业之本、立业之根的弄潮儿。基于此,本次民企行活动也旨在发现民营企业创新背后的励志故事,站在企业的视角解读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为青岛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知往鉴今的案例。

  研发是一座难以征服的梅里雪山 却没有退路

  2008年,云路启动非晶材料研发之路时,在技术领域可谓“一穷二白”。虽然前途渺茫,但总经理李晓雨凭借对技术的敏感执着,亲自带领团队进行正向研发。为了攻克关键技术,当时李晓雨和团队成员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厂、扎根在一线,经历了数百次反复失败、反复实验、反复归零、反复重来。最困难的时候,研发投入已经超过预算7倍多,面对各方质疑和争论,云路人还是坚定不移的挺了过来。

  2012年云路依靠自主研发突破非晶带材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 2017年在国内首次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分高性能的非晶合金薄带,性能达到国内最优、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云路非晶带材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6%,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商。

  “市场经济中,制造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青岛卓英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恩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正因为如此,卓英社的14年发展历程,是一部企业的“争上游”史。从基础的EMI电子产品,到行业中游的光电显示背光产品,再到光学膜片等上游产品,卓英社以每2~3年便推出一组新产品系列的速度向产业上游迈进。

  普通PVB夹层玻璃和温致变色遮阳玻璃通过隔热效果测试仪对比,结果显示温致变色遮阳玻璃具有优异的阻隔红外线热能能力。

 

  经过光学透过率测量仪测试,温致变色遮阳玻璃紫外透过率0.0%、红外透光率15.2%、可见光透光率70.0%。

  “我们已经量产了40多种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中,只要有20%的成功几率我们就立项,40%就投资,达到80%就可以建设量产线。”王恩辉介绍,目前卓英社生产的高密度微孔聚氨酯泡棉产品,打破了美日韩的技术封锁,成为卓英社对标世界一流电子配套企业的拳头产品。

  2014年,王恩辉在即墨区政府领导的引荐下,来到深圳见到了付国栋博士。“付博士向我们展示了可以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的玻璃研发技术,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回来之后,王恩辉很快决定投资付博士的项目,并为此专门成立了青岛至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是便有了国内首创的温致变色遮阳系列节能产品。“到目前为止,从研发到生产,我们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费用已经远超我的预想,销路也不是很顺畅,但我们还是要坚定的走下去。”王恩辉说。

  王恩辉董事长向大家展示至慧科技研发的由翻转窗和温致变色遮阳玻璃组成的世界首创超低能耗被动窗。

  本次即墨民企行所走到的7家企业中,关于创新的故事数不胜数。如果将研发比作登山,那应该是难以征服的梅里雪山。虽然日照金山很美,但登顶过程中却随时可能遇到雪崩。

  传统纺织业从制造转型智造 引领行业迭代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基层细胞,即墨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既是改革开放红利期的受益者,也是行业转型迭代的先行者。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雪达集团就与日本某国际品牌合作,初期以纯粹的代加工为主,虽然已经具备全产业链的条件,但企业始终停留在微利时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打磨,我们认识到材料是根本,技术是关键。于是在面料研发上下大力气,同时在商业模式上破题革新,逐渐走出了一条雪达智造之路。”青岛雪达集团党委书记张世安介绍,因为有了自主面料核心研发技术,雪达也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大牌在产品定价方面博弈的实力和优势。

  企业研发人员比例占到1/10、每年3~5种新材料的研发,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雪达对同一个客户输出的产品利润提升了30%~35%。同时,雪达与技术公司共同研发的雪达专属D2M系统,开创了“从经销商到工厂”的全球化大批量定制模式。通过全产业链的大数据互通,开启纺织行业智能化(互联)工厂的新征程。

  专注于内衣智造的恒尼也是如此。为了研发海藻纤维智能内衣,恒尼历时3年、投入过千万,成为全国首家海藻纤维制作内衣的企业。2018年6月,恒尼智造的海藻纤维染色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这也代表恒尼真正打通了海藻纤维从纺纱、织布、染色、成衣的上下游产业链。

  恒尼的智能化生产线。

  谈到即墨的纺织企业,自然离不开即发。几十万一个的阀门,万刚终是买了,而且一买就是10几个。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生产线也于2018年建成并成功运行,是世界首条1200L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连续运行的生产线。然而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应用到普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和持续的投入。“我们现在能够确定的是,这项技术的成功产业化应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印染行业都将是一次技术革命。”万刚说。

  即发用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染出的纱线和服装。

 

  即发的展厅。

  风起于青萍之末。若干年后,当我们已经习惯穿功能性新材料服装、所有的工厂都能实现无水印染,再回首,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传统纺织企业在引领行业更新与迭代的必然角色。

  新生代民企自带创新基因 制造业的“流程再造”

  进入森麒麟的轮胎生产车间,会发现工人很少,唯一需要避让的是一个个运输机器人。在森麒麟自主研发的“森麒麟智能管理系统”指挥下,一个真正的4.0智能智造工厂跃入眼帘。年产50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用工仅239人,用工成本较同规模传统企业降低了75%,节约人力成本3000万元以上; 合格率达到99.8%……森麒麟正在以智能化示范工厂推动轮胎行业智能制造设计标准化。

  虽然森麒麟旗下已有森麒麟、路航、德林特、吉翔速四大轮胎品牌,但航空轮胎却一直是森麒麟的梦想。在企业成立之初,森麒麟董事长秦龙便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天上的飞机所用的轮胎没有国产?带着这股信念,森麒麟人169人的研发团队历时7年,攻克了航空轮胎的核心技术。目前,森麒麟公司已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是中国商飞ARJ21支线客机、C919的唯一本土轮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并与中俄联合大飞机公司签署协议,成为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潜在供应商,目前ARJ21支线客机的主轮胎及前轮胎已通过中国民航局华东局的测试、评审、并监督目测生产,近期将装机试飞,有望在2020年初成为正式供应商。

  当企业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都能做到创新,那么它必定会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伟东云教育便是如此。“伟东集团在房地产形势大好的时候,转型创立了伟东云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伟东云教育联席总裁兼中国区CEO张立凯表示,因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的天然契合性,伟东云教育诞生之初,便自带智慧科技光环,也被教育界形容为国外的华为、国内的阿里巴巴。

  “伟东云教育是一个平台生态系统,就好比一个商场,里面既有自营产品,也有招商入驻的品牌产品。顾客进来以后各取所需,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品牌质量并做好服务。”伟东云教育山东大区总经理孙荣友表示。

  因为有着强烈的科技创新属性和良好的市场预期,2019年5月,伟东云教育荣膺中国“独角兽企业”称号。同时,作为青岛市重点民营企业,伟东云教育还将肩负起引领青岛“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任,以教育应用为核心,不断创新教育科技,通过综合性举措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民营企业的创新之路,既难且长。而今,青岛市正在发起“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即墨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社会经济的“半壁江山”,即墨区在扶持民营企业方面也很有作为。每年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雏鹰计划、瞪羚计划、2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改造企业项目库……这些举措彰显了即墨将科技创新作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第一驱动力的决心。厚道、创新、崇文、坚韧,是青岛市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内涵。相信在这样的内涵引领下,青岛市的民营企业定能走得更远更长。

责任编辑:刘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