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前线临医人的日常: 记一位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发热门诊留观区护理人员
鲁网2月17日讯(记者 李宇歌 通讯员 杨慧慧 王小彤)1月26日,张学珍和丈夫商量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忍痛给一岁多的儿子断奶。同一日,她急匆匆从药店买来了用于辅助断奶,有消胀功效的回奶宝,塞进了行李。
张学珍,是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
三天前,她报名参加了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梯队。一天后,她将驻守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发热门诊,成为留观区负责确诊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
体弱儿子需要母乳 疫情一线需要护士
两者权衡 她做出了选择
平日里,张学珍有两个身份。工作中,她是奋战的急诊一线的一名护士;生活上,她是两位孩子的母亲。这本是两条并无交集的平衡线,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让它们交织在了一起。
1月24日,农历除夕。下午3点,张学珍所在的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急诊科紧急召开了针对防治疫情的一场动员会。会上,急诊科15名全体医护人员在写有“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自愿走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的请战书上,齐刷刷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在张学珍心里,进入医院第一梯队,是她从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以来,早已做出的选择。早在一天前,1月23日晚上,当值夜班的张学珍从医院内网上看到医院相关报名公告后,立即给身为民警,正在一线执行执勤任务的丈夫征求意见,“他表示非常支持,这让我心里更踏实了”。当天晚上,她就在医院征集的第一批应急梯队公告上报了名。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张学珍的心愿却落了空。在医院公示的第一批第一梯队名单上,张学珍从头看到尾,也没发现自己的名字。这让她有些许失落,后来的她得知:“医院全休医护人员均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大概有五六百人报了名,太多了。”
隔一日,1月26日,张学珍在工作群里看到了发热门诊还需要两名医护人员的通知,这一次,她抢得了“先机”,紧忙地报上了名。几分钟后,护士长冯艳群给她打去了电话,又一次劝她放弃。
因为冯艳群知道,张学珍1岁多的小宝由于身体弱,长期以来都依赖母乳喂养,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如果一旦进入疫情“一线”工作,意味着张学珍必须进行断乳。这对仍处在哺乳期的幼儿来讲,未免有些“残酷”。
张学珍的心中,何尝不是千万个不舍?今年7岁,正读一年级的大女儿就因为2013年时医院三甲评审,由于工作繁忙而提前断奶。对此,张学珍对女儿充满了内疚。“我经常对女儿说,妈妈亏欠你的(缺少母乳喂养),希望可以在弟弟身上弥补。”
而如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张学珍的执著和“倔强”最终说服了冯艳群,这位张学珍工作上的“好大姐”,只得默默点头同意了。
奋战“一线”白加黑 手受伤脚受凉
她觉得“这些都没什么”
爱人告诉她“不要退缩,还有我”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紧急,确诊与疑似患者人数不断累积上升,张学珍所在的发热门诊留观区也一扩再扩,40多名医护工作者在这里24小时不间断忙碌着。
发热门诊上,导医,收款,药方,影像,检验等科室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了一所“前线”小医院。
张学珍和同事实行4小时轮班制,负责发烧门诊留观区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包含对所有区域和护具的定期消毒,负责照料疑似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录疑似患者详细的出行轨迹。
由于对疑似患者都实行单独隔离措施,连接着病房之间的狭长走廊成为了张学珍每天工作最活跃的地点,她一次次穿梭于各个病房,对疑似患者测量体温,送餐送药。“基本没统计过步数,反正基本没有停下过。特别是刚来的时候,基本上四小时下来,身上都湿透了”。
2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以疫情一线护士双手为题材——题为《心疼!这是22岁护士的手》的文章刷遍朋友圈,被消毒液、洗手液等浸泡侵蚀,伤痕累累的手瞬间勾起了很多人的泪点。张学珍腼腆的告诉记者,自己和同伴的手“差不多也是那样”,为此,张学珍专门借来了护手霜,每天涂抹双手。
最“艰难”的时候不仅如此。由于近日连续的低温,每次夜班,是张学珍和同事最“难熬”的时刻:“晚上气温一般也就大概3、4度的样子”。“上完夜班后,白天脚里的留存的汗水被冻成冰水,整个脚都处于麻木状态。每次需要暖和好一阵,才能有知觉”,张学珍对此深有感触。
1月30日,同张学珍一批的6名同事,有一位由于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而病倒了,突发情况打破了原有的班次轮换平衡,张学珍自告奋勇顶了上去:执勤完早上8点到12点的工作,又接替同事从第二日凌晨4点工作到早上8点。从留观区走向休息区的一段距离,张学珍感觉“脑袋有点发蒙,腿像灌了铅一样”。
每天在休息区短暂的闲暇时间,张学珍都会给同在抗疫一线的爱人通上一通电话,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主要怕他担心自己,这样也算是个精神慰藉”,而电话那头,爱人总是会选择鼓励自己。一句话让张学珍印象深刻:有一天晚上,爱人在电话那头告诉她:“不要退缩,还有我”。
离归家还有1个月时间
她最大的感触是圆梦了
从1月27日早8:00到2月2日早8:00,张学珍在医院发烧门诊留观区,整整坚守了7天7夜。从发热门诊第一梯队上退下来,张学珍和同事还将在医院安排好的特定隔离区,进行为期14的隔离观察。
在张学珍工作的这几天,爱人也忙于工作无法照料,便将两个孩子接到了孩子姥姥家,由孩子的舅舅和舅妈照看。
在她心底,刚刚断奶的小儿子,格外让她难以“心安”。谈到这点,张学珍再也抑制不住,哽咽起来。“因为他刚断奶,又到了陌生的环境,生理上和环境上都很不适应。这时候,他多渴望妈妈能在他身边陪伴着他”。
张学珍的担心不无道理。实际上,在隔离观察期间,张学珍终于有了和家里通话的固定时间,电话那头,女儿总是向她汇报弟弟当天哭的次数。而在电话这头,张学珍一边安慰着女儿,一面告诫她要按时补习功课,给舅舅、舅妈尽量“减少负担”。
“感觉自己圆梦了!”这是张学珍结束任务后,最深刻的感触。“可以这样说,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得起身上的那一袭白衣,不负年少时的初心”。在她看来,自己从事的急诊科作为医院科室“最累,危险性最强,深受病患误解最严重”的科室之一,深入“抗疫”一线,也是对自己所在科室,所从事职业的一种诠释和证明。“真的,所有医护人员心里最先想到的永远是患者的安危,是患者的需要,个人的利益是排在这个之后的!”
在经历完隔离观察,按照张学珍的话说,她和同事“不出意外,将再次进入发烧门诊留观区,开始新一期的任务”。面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抗疫”战斗,“保证完成任务!”,张学珍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