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共处共信共享中盛开民族交融之花

2020-06-30 14:1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30日讯(记者 张佳伟)近年来,作为全市民族工作重点乡镇,泰安新泰市禹村镇秉承“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坚持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思路,从居住生活、文化娱乐、经济发展等环节入手,创造共处、共乐、共享的社会环境,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打造民族交融发展共同体,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禹村镇位于新泰市西南部,因大禹治水路过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回族村8个,回族群众1.2万人,是全省回族人口较多的乡镇、省民族工作重点镇。

乡村记忆馆记录着回汉民族一家亲共建美丽禹村镇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统配的禹村镇矿区繁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百姓受益,各民族群众情同一家,都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民族关系和谐融洽。进入新世纪后,禹村镇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但在党和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后完善了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的方式改变,减少了群众之间的矛盾。道路建设、农田补贴、土地整理、新农村建、乡村振兴都为民族关系的缓和创造了条件。

  禹村镇顺应新时期民族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创新提出民族交融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山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深化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禹村镇打造成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凝心各族群众磅礴伟力、推进民族团结交融发展的示范区。

  以交往促共处

  立足辖区实际构建和谐共同体

  坚持党建引领。一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按照统一标准,禹村镇升级改造了村办公场所,改善为民服务环境;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狠抓村党支部书记培树管理,将支部书记培养成促进民族团结交融发展的行家里手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二是创新推行“五个一”党建工作法,“五个一”即:一村一智囊、一主题、一载体、一活动、一产业,核心是“一主题”。例如:山东西村确定的主题是“头雁效应”,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垤路村的主题是“弘扬家风,传承初心”。“一村一主题”让村庄发展更有特点,极大增强了党员群众获得感和归属感。三是树起党员“先锋”旗帜。组织党员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支部的凝聚力和党员干部的模范效应得到了增强,涌现出卢家沟村结对帮扶贫困老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埠村党员带领群众投身“户户通”建设等一批党员示范带头的典型,形成党员事事争先、处处带头的良好局面。新泰市连续两年在该镇召开“全市村级党建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和“全市农村党建规范化提升工作现场会”,推广了禹村镇的经验和做法。

回族党史馆讲述着在革命期间回族人民所做的贡献

  坚持“家”风筑基。禹村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家”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秉承三个原则:一是不扩大、不回避;二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三是感情上更加尊重。先后组织开展了“美丽禹村我的家,共同努力呵护她”“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等活动,将和谐、团结的“家”风落到实处。卢家沟村92岁的回族老党员马永贵之前被垤路村汉族村民孟宪国的电动车意外刮伤,但老人没有索要任何赔偿。孟宪国被老人的高贵品行所打动,多次携带礼物到老人家中拜访,时间一久,双方成了经常走动的“亲戚”,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山东东村的回汉群众,在开斋节、春节时双方互相到场祝贺,回族节日给汉族邻居送油香,元宵节汉族给回族乡亲送花灯,营造其乐融融的“家”氛围。

  坚持协会助力。充分发挥老党员和老干部的作用,在全市率先成立平安协会,特别是吸纳政治站位高、综合素质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加入协会。实践证明,平安协会主动从全镇团结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纠纷等工作。去年以来,成功化解信访积案5起、解决矛盾纠纷60余起,为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了典范。此外,寺管会、孝善理事会等民间组织也都发挥各自职能,为全镇的和谐共处贡献自身力量。

  以交流促共信

  增强文化认同构建精神共同体

  弘扬孝善文化。近年来,禹村镇深入挖掘卢家沟村始于清代的“节孝碑”孝善传统文化,建设了孝善文化广场、孝善文化室、新二十四孝雕塑、民族大舞台。节孝碑颂扬的虽然是一名汉族妇女,但她孝亲爱子的精神影响的是所有群众,孝和善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持续打造民族文化片区,初步建成了以民俗记忆馆、回族文化馆、红石榴工作室、牛文化体验馆等为主要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共生。

  挖掘初心文化。禹村镇垤路村有332户1126人,共有大学生226名,禹村抓住这一优势,建立大学生人才工作室,开展在外成功人士论坛,建成以初心窑洞、大学生人才室为主要载体的“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引导青年人情系乡梓、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深入挖掘本地的红色基因,建成回族革命史馆、回族村史馆,展现承载当地群众革命历程、艰苦创业精神的文物与事迹。例如,展示的当地回族革命战士张正喜,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数百次战斗,荣获了中朝两国勋章嘉奖,被授予“人民功臣”的光荣牌匾。以本地的红色记忆、红色文化,唤起“初心”,使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留住乡愁文化。禹村镇安家庄村以“给我一天时间,还您一个童年”为主题,规划打造童年记忆游戏99个,让参与的群众回到儿时,记住乡愁。南泉头村立足老寨山原生态、香椿产业及古村落等优势,依托台湾资深设计大师巫永坚先生的创意和台湾阳光曼波黄文祥会长的技术,建设阳光曼波生态农场,让本村村民全程参与其中,与外来游客和谐共融,让家乡的一山一水成为周边群众的不变记忆,共建以乡愁文化体验为主的两岸乡村振兴实践样板基地,吸引在外的青年人回故乡建设家乡。

  以交融促共享

  实现共生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做强畜牧业。以四大片区建设为突破口,投资3000多万元,重点发展畜禽养殖业,建成高标准养殖棚85个,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从事规模养鸡的群众单棚年收入可突破50万元。以省级生态循环示范企业青山牧业为中心,流转周边村土地5000亩,建设牧草种植区、肉牛养殖区、牛肉深加工区及牛文化体验馆四个板块,各民族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打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每年增收5000余元,营造“劳作在一起、打工为一家”的和谐局面。

  做美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各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级民族宗教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8个回族村的道路升级、自来水改造、河道清淤、环境整治、市场改造等民生项目,极大改善了民族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入点,打造山东西村民族文化长廊、沈村同心街民俗文化示范街,激活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盘活小新街商品房资源,整合鑫穆香牛肉制品、清真糕点、石家羊头等特色食品,打造美食一条街,推介叫响“禹村十品”,打造“品一路美食,观一路美景”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做优特色农业。以老寨山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连片发展香椿种植5000余亩,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连续举办两届香椿文化节,成功召开第三届全国香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进一步打响“新泰香椿”品牌。依托安家庄、西山东两村,引进临沂兰陵蔬菜种植公司,发展设施农业和盆栽水果,周边群众既入股分红当主人,又务工劳动当工人,实现务工分红双收益,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进度,形成因村制宜、各具特色、连片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禹村镇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做活“交往交流交融”文章,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扎实的工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禹村镇先后多次荣获泰安市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乡镇、泰安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镇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责任编辑:赵嘉伟
新闻关键词:村镇群众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