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里的呼唤——鲁黔携手脱贫攻坚纪事

2020-08-31 07: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31日讯 山!山!山!“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连绵的群山孕育了贵州的美景,却也严重限制其对外经济的联系。然而山海相连,扶贫同心,沿海6省(市)7个城市的对口帮扶为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山东青岛与贵州安顺结对共建已有24年,两地建立了深厚的情谊。8月25日-29日,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共同主办的“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走遍安顺所辖8个县区,记录鲁黔携手脱贫攻坚的战果,以及两地百姓心连心的深情呼唤。

水母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韭黄飘香

  黔货出山

  特色农业种出好日子

  “利用青岛对口帮扶资金,我们修建了这条2.4公里的产业大道。村里的车傍晚6点出发,第二天早上新鲜蔬菜就能送到广东的市场上。这条大道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路,不仅是致富路,也是我们和青岛的连心路。”在机耕道纵横相连的平坝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顺着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党总支书记朱高学所指的方向,万亩田间那条一直延展向天边的路,在阳光下泛起金色的光芒。

  不仅是资金,青岛还指派了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曾经贫穷闭塞的高田村,如今已成为面向珠三角、港台地区等发展订单农业的蔬菜产业基地。“青岛的帮扶带来了先进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知道劲该往哪使。”朱高学说。

  崇山峻岭之间的紫云县白石岩乡幸福坝区上,绿莹莹的地瓜秧集中连片。正值收获时节,几十位村民赶着水牛在田间劳作,收获本地特产的紫云红芯薯。横截面呈梅花状的紫云红芯薯“形同鸡蛋黄,食有板粟香”,产品供不应求,每天都有电商来要货。“红芯红薯产业项目覆盖全乡农户2968户,其中贫困户1325户。我们获得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240万元,资金的注入加速了产业的发展,项目可增加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白石岩乡人大主席吴崇雨说。

  绿色的韭菜盖上塑料桶15天后变成金黄色的韭黄,一斤市场价能卖到七八块。在水母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到处都能闻到韭菜飘香。据普定县副县长杨大盛介绍,在青岛扶贫资金的帮助下,这里主要以发展韭黄产业为主,覆盖10个行政村。今年青岛继续投入帮扶资金2100万元,并加大了对贫困户种植韭黄的农业技术培训。“在普定,十万亩韭黄正铺就村民金色致富路。”

  产业扶贫

  大山深处的山乡巨变

  贵州的辣,辣得直接,辣得真诚。今年43岁的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栾绍斌,是青岛市第五批赴安顺市挂职干部,在安顺的一年多时间,他已习惯这种辣,并融入这种辣劲谋划发展产业,带动百姓致富。在关岭将生态畜牧业作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后,栾绍斌主动和山东新希望六和对接,今年2月28日,关岭新牧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在安顺签约,青岛市投入1800万元帮扶资金助推项目早日投产。

  然而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前期选址工作推进困难。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栾绍斌陪同项目方走进大山深处,连着考察了20多个地块,每一个地块走进去就得两三个小时,日行两万步以上。“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山连着山,隔着一座山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必须深入进去、往深里看,才能看到真实面貌。”

  跟随栾绍斌的脚步,沿永宁镇康寨村新修好的小路盘山而上,转进7座大山的怀抱里,用于立体式楼房养猪的五层建筑才赫然出现在眼前。在这处平均海拔1600米的山间,挖掘机、商砼车正热火朝天地穿梭。“我们争取9月底就投产,规划年出栏生猪15万头,实现年产值7亿元。”

  熊猫精酿是安顺市西秀区的现代化新型综合酿酒工厂项目。“当时我们投资熊猫精酿时,条件就是需要来贵州建厂。该项目在扶贫方面将至少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安顺市青安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崔伟龙说。公开资料显示,安顺青安产业投资公司由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而后者正是青岛市政府直属投资类企业。“精酿啤酒不同于普通啤酒,会进行一些风味的添加,而当地的蜂蜜、生姜汁、金刺梨都是不错的风味原材料。”

  南橘北枳

  精准扶贫也是发展契机

  换个眼光,扶贫也是增长点,而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2018年11月,在青岛市城阳区挂职干部引荐下,青岛鑫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与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并成立安顺尚源水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关岭自治县智能水处理系统制造项目。“2016年公司逐渐在云贵川地区开展业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建设子公司成为重要阶段。”安顺尚源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刘强强说,在西南地区成立制造、销售子公司,可以降低售后和运营成本,也可以给客户创造更多好的产品。“建成达产后我们厂区将辐射西南市场,年销售额2亿,上缴税收800万元,可安排就业人员150人,还能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解决生活问题。”

  “咱们是老乡,我是临沂沂水的!”在安顺市普定县大兴村的肉兔养殖场,操着山东口音的鲁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波笑着打开了话匣子。“我从1998年就开始养兔子,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咱们山东市场很饱和,竞争非常激烈,我就想到别的地方试试,但去了很多地方都不合适。2017年7月,我来到贵州,发现这里兔子利润高,夏天也不热,厂棚只要吹风扇,就很凉快,适合兔子养殖。”

  抓住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地市场需求量大、夏天由于气温高肉兔市场空当的机遇,2018年4月,孔祥波把养兔的大本营从山东“落户”普定县,成立的公司叫“鲁黔”,而普定县的肉兔产业也已发展成贵州存栏种兔最多和出栏商品兔最多的县,成为贵州肉兔养殖产业示范基地。

  生活有盼

  家门口就业告别漂泊

  烈日高照,阵阵热浪从地面向上涌,村民们戴着草帽在山峦间劳作,仔细打理正在坐果的火龙果树。这里是镇宁自治县良田镇最南端的坝草村,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自然气候区,适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的生长。

  “摘花、疏果、剪枝,一个枝上不能超过3个果,否则果子长不大,枝干离地面距离也有要求。”今年34岁的坝草村村民王来对火龙果种植的技术要点已熟稔于心。再过15天,红彤彤的红心火龙果又将成熟,它们将从贵州镇宁沿着高速公路走出大山,走到百姓的餐桌上。

  2016年,父亲因病去世后,王来的家庭也因病返贫,此后他一直在外开货车营生。“外面赚得多,花得也多。家里有事,亲戚有事,都帮不上忙。”两年前,镇宁自治县良田镇因地制宜发展起火龙果种植,王来决定回乡。如今,他骑车从家里到基地只要5分钟,月收入在三四千元,解决了赚钱和养家两难的困局。

  和王来一样,今年29岁的宁西街道和睦村村民韦雪刚,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前在上海跑物流的他,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就在家待业。通过村干部主动上门宣传招工,他在馨思雅妇幼用品有限公司口罩加工车间干起了机械工人,每个月收入3700元左右,而该车间也是胶州—镇宁联合共建扶贫车间。“离家近,照顾父母更方便,父母生病也能及时带他们看病。每天回家还有热饭等着我,不像一个人在外漂泊,很孤独。”

  “我就是这个村里的人,能在家门口工作,心里觉得很踏实,日子过得也有盼头。”韦雪刚说,村子早已不是他小时候6点起床、要半个小时翻山去隔壁村读书的模样。“我们都很感谢山东的帮扶,希望山东的朋友能多来贵州走走,看看我们贵州的山水,听我们说说家乡的变化。”(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