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东营城市发展“把脉”献策:每年新生土地是特有机遇
由国研智库、山东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高端智库看山东”十四五规划调研行系列活动,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走进东营。今天上午,专家一行调研东营城市规划展览馆、大汶流湿地恢复区等各地,聚焦东营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东营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作人员向专家们详细讲解了东营全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5)。未来几年,东营将致力于打通至京津冀、东北地区的北上通道,至长江三角洲、江浙、两广的南下通道,经济南到兰州、西宁等地的城市群,郑州、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以及经德州至黄河流域的西出通道,快速联系胶州经济圈的东进通道。包括十字型高铁枢纽,海河联运项目,打造东西南北通达的机场网络等。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表示,东营的变化很大。25年前他到东营的时候,城市建设大的框架刚刚拉开,现在看到的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化城市,“交通设施有很大改善,而且具有不少引领性的项目。”
在随后调研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汶流湿地恢复区的过程中,侯永志十分感慨,他说:“25年前我们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部和联合国开发署搞了一个题目叫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研究,当时我们希望上层重视黄河三角洲的发展,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把整个黄河生态流域的保护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我们那个愿望实现了。”
确实,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累计恢复湿地233平方公里,湿地修复区的明水面积由15%增加到60%,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8种,数量由原来的400多万只增长到现在的600多万只,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2013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而这一系列数字增长的背后,印刻着东营全市的努力。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一直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先后推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2014—2020)》《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等多项措施条例,聚力发展力量。
在侯永志看来,东营有自身的结构和自身的禀赋,区位、水土资源、盐碱地,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人文的和生态的,每年新生的土地是东营特有的机遇,要把这些新生土地规划好、利用好,围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利用,发展高质量经济活动。
“核心我觉得还是两点,一个怎么样做好生态保护的问题;一个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侯永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