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嵩山实践”

2020-12-23 13: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3日讯 嵩山生态旅游区地处临朐县西南部,两市四县交界,辖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2.1万人,8个省定贫困村。嵩山生态旅游区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建网格化+扶贫”、1号大道“交通+”大扶贫措施,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一、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促增收。紧紧围绕村集体、农户“双增收”的目标,解决“有地不能种”、“种什么”、“怎么种”、“农产品怎么卖”四大难题,探索组建“一村一合作社”和七法增收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村民致富“同频共振”。一是三方参股成立合作社。围绕产业建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坚持“村集体+村干部+村民”,统一扶持村集体入股、引导村干部带头入股、鼓励村民入股的办法,一村组建一合作社,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难题,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村集体经济利益最大化。村集体出资一般不低于5万元,能够争取到项目扶持的村,将项目资金作为集体入股资金;无经济收入、未争取到项目的村,区发展服务中心暂借5万元作为集体入股资金。村干部带头引导群众以土地、资产或者现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把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干股形式入股,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引导其大力发展蜜桃、猕猴桃、高山樱桃和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目前,11个行政村合作社入社社员684户,入股资金398.33元。二是严格管理运营。围绕利益分红问题,确定总体按照“433”(村集体40%+合作社30%+社员30%)的比例进行分红,同时根据合作社实际经营状况上下浮动,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各方利益,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少变多。为使合作社从成立之初就步入规范化运营轨道,党工委全程监督各合作社召开了社员大会,严格按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制度,从机制上为合作社运行夯实了基础。三是实施富民增收项目把扶贫项目作为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手段,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严格项目运营管理,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实施冷库扶贫项目,投资2500万元建设了鲁中果品冷储物流交易市场,实行“一村一冷库”的精准扶贫模式,为11个行政村每村建设了1个500吨的冷库;建成占地80亩的露天交易市场。是探索七法增收模式。积极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实行班子成员包靠合作社制度,立足资产资源优势,探索出产业带动、资产盘活、入股分红、村企联盟、借地生财、服务创收等集体经济增收“七法”。产业带动法:铜峪、水沟等村将闲置或种植传统作物的低效土地进行流转,规模发展黄烟、猕猴桃、苗木等高效农业。借地生财法:青石崖、淹子岭等村流转土地,向旅游项目、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转包。服务创收法:在11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劳务合作社,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抽水蓄能电站等大项目、荒山绿化、人居环境整治、工商企业等提供劳务服务。实体带动法:新合村投资建设“1号十六八”和“1号鱼馆”餐饮、民宿、扶贫加工车间等项目。入股分红法:黄谷村争取上级无偿资金购买房车16辆,木屋4间,入股淹子岭房车露营基地,发展露营经济。村企联营法:垛庄村积极对接潍坊中百大厨房、青岛利群等连锁超市,营销嵩山优质高山果蔬。资产盘活法:泉头、黄谷等村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施“共享农屋”项目,引进新嵩山人投资开发“听履坊”等民宿。通过七法增收模式,2019年11个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元、盈利110万元,为社员分红33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2.6万元,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8万元,4个行政村超过15万元。嵩山“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做法,在全市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打造1号大道“交通+”品牌补短板。围绕破解嵩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和群众生产条件落后、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高标准建设1号大道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脱贫攻坚新支点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建设嵩山1号大道,将暖淹路、玉带路、西部环山路等主要道路串联成线。1号大道全长66公里,总投资1.5亿元,途经全区11个行政村,涵盖31个自然村,将嵩山、龙潭湖、水杉林、淹子岭和北黄谷等主要景点的有机串联、无缝对接,进一步拓宽了嵩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二是高标准建设。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项目—天虹路,硬化生产路57公里,建设主路管涵107座、支路管涵47座、错车台31处,惠及群众3957户、1.3万余人。该路于2019年6月通过国务院扶贫办验收,全国扶贫现场会进行了专题观摩。在天虹路建成的基础上,新建成1号大道玉带路、崔木路等道路,对暖淹路、青泉路等道路进行罩油提升,1号大道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三是高质量管护。在加快1号大道建设的同时,建立道路养护的长效机制,使修好的路真正成为农民子孙万代的致富路。围绕打造嵩山“1号大道”品牌,突出不同特色,建设了北黄谷“杏花大道”、常家溜“流苏大道”、淹子岭“彩虹大道”、青泉路“海棠大道”、暖淹路“黄金大道”等5条特色旅游大道,带动形成了朱家坡“紫薇村”、黄谷“杏花村”等5处金花村,打通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农民生产效率,推动了“两桃一瓜”特色产业大发展,全区发展蜜桃4.5万亩,猕猴桃3000亩,佛手瓜8000亩,芸豆、西红柿等高山蔬菜1万亩。注册“最高指柿”-西红柿、“有品无味”-佛手瓜等6个特色商标,嵩山蜜桃、黑小米等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达8个。嵩山先后举办了蜜桃节、山东省乡村旅游节、滑翔伞场地联赛等赛事活动,拍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嵩山为主要取景地的院线电影《幸福俏冤家》《徐大胆回乡记》等电影。 

  三、探索“党建网格化+扶贫”模式优服务。围绕解决贫困户生活质量不高、经济收入低等问题,以党建网格化为抓手,将脱贫攻坚融入党建网格,全区120名网格员对所有享受政策户联系全覆盖,创新实施“看查听帮”四步工作法,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帮扶工作队。一是看家庭状况。区扶贫办、社区党委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扶贫政策培训,提高网格员工作能力。网格员到贫困户家中后,首先对家庭生活和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对住房安全、功能配套、整洁有序、生活用品、院落环境、精神面貌等六个必看内容进行查看。二是查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县委提出的网格长每周二次遍访贫困户要求,把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遍访的重中之重,为网格长和网格员印制了走访手册,并附带政策明白纸,方便网格长和网格员逐一对照,查核贫困户享受残疾、低保、五保、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核实收入是否准确达标、适龄儿童是否上学有保障、残疾补贴和器具是否落实到位。三是听意见建议。当面听取贫困户的心声和诉求,仔细询问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注重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感受和满意度评价,贫困户是否知晓自己的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是否了解帮扶干部及帮扶干部是否及时入户走访等,及时发现、准确掌握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帮问题解决。对入户走访中发现的问题,网格员及时向网格长、社区党委和区扶贫办反馈,并持续跟进落实,直到问题解决。目前已帮助办理低保、五保45户,纳入及时帮扶17户,办理残疾证423人,慢性病213人次。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326户贫困户居住房屋的改善和家庭卫生的持续提升,其中重建27户,修缮203环境卫生提升72户。另外,24户缺少院墙、厕所、厨房等基本设施的,进行了建设提升。建立希望小屋10个,落实公益性岗位88人次2016年至2020年每年为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531人、医疗保险865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讯员:李长伟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