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淄博“四强”产业】初心不改 打造现代化一流制药企业
初心不改 打造现代化一流制药企业
——访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杜德平
鲁网1月29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扈艳华 袁星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已走过78个春秋。78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近年来,新华制药推动以“科技驱动、项目带动、新发展模式拉动和人才促动”的四驱联动战略,不断践行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是新华制药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高,企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近日,新华制药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杜德平接受鲁网记者采访,分享了新华制药的发展经验,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据了解,新华制药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等生产企业,拥有化学原料药、医药制剂、医药中间体三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贯穿从原料加工、生产、包装、产品出厂检测等所有生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杜德平告诉记者,新华制药在过去的五年里,公司实力大幅提升。营业收入由2015年36.21亿元达到2019年56.06亿元,增长55%,实现利润由2015年1.20亿元达到2019年3.81亿元,增长217.5%。2020年,公司克服疫情和国际贸易影响,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成果累累。累计投资29亿元,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先后建设了制剂研发中心、产业化中心Ⅱ、激素搬迁改造、注射剂研发平台及GMP改造、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高密公司搬迁及兽药制剂等项目。5个产业园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医药中间体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化学原料药4万吨、固体制剂280亿片、胶囊15亿粒、注射剂10亿支,规模优势、产业链配套优势更加突出。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费用增长263%,复合增长率29.4%,累计投入9.6亿元,取得新的药品批准文号10个,临床批件21个,授权专利69项,2个项目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抗老年痴呆重大创新药物OAB-14等取得重要进展,格列美脲片等10个产品14个规格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制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7%。舒泰得等6大战略品种营业收入增长147%;总投资15亿元的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加快实施,能源计量数据在线实时监测系统项目被评为国家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公司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投入商业运营,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
国际化经营也在不断突破。出口创汇增长73%,与国际重点客户战略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投入商业运营,与罗氏、拜耳、辉瑞、百利高、STADA等全球知名跨国药企的制剂合作项目相继落地。国际制剂产品营业收入增长253%,自有品牌制剂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改革攻坚持续不断深入。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大幅度增长。公司完成了新达制药、万博化工和中化帝斯曼制药(淄博)有限公司的有关股权收购工作,顺利完成了A股定向增发,成功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电商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89%,以电商业务为基础,山东新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谈到新华制药的竞争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研发创新等工作,杜德平还反复提到了公司的人才战略。记者注意到,“十三五”期间,新华制药通过多种形式招揽科技人才,成绩斐然,形成了由5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6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名外国专家、1个省级重点人才团队,以及290名硕博士、1000多名本科生组成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由12名齐鲁首席技师、20名淄博市首席技师等组成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再柔性引进院士5名担任公司顾问,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医药制剂领军人才、国内外知名专家、省级高层次人才以及硕博士,进一步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杜德平说。
此次淄博市出台《关于促进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磅文件,为这家有着78年历史的红色药企再次注入强劲动力。杜德平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我们仔细研究了新政内容,从研发创新、推广应用、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等四个维度,18个条款详细列出了支持的方向,干货满满,让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