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促知行合一 用真情办为民实事——梁山县民政局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2021-09-09 09:5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9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梁山县民政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学史力行,聚焦民政领域服务对象“急难愁盼”,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生动实践中,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好事实事。

  聚焦简化手续,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立足民政职能,聚焦简化民政领域办事流程,办好一批便民利民好事实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打造便捷高效的婚姻登记服务平台,实现婚姻登记服务“跨省通办”。全方位保障孤困儿童基本权益,实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出台《关于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审批权下放的通知》,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真正实现助残政策应享尽享、应兑尽兑,极大提高了残疾人的获得感、满意度。成立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平台,采取“县买乡用”的做法,年出资100万元,为每个乡镇(街道)增配至少1名工作人员,加强救助经办力量,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聚焦提标提补,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决履行好民政兜底保障职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出台《关于提高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梁民字〔2021〕8号),将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重点困境儿童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次提高1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91元、591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1029元、769元。落实全市即时救机制,积极响应“济时救”工作品牌。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扫盲区、补短板作用,不断加大救助力度。截止目前,救助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群众235户575人,发放救助资金110.3万元,有效保障了民政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

  聚焦适度普惠,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济民字〔2021〕3号)文件要求,实现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应保尽保,与低保同步增减。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宣传贯彻《山东省慈善条例》,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奉献爱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发放慈善救助款物37.6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000人(户)。

  聚焦“老有颐养”,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底式”、“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百日会战集中行动等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标本兼治,齐心协力筑牢民政安全防线,确保了全县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稳定运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提前谋划、集中研判、跟进督导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敬老院改造提升、增加200张护理床位工作进度。截至目前,完成2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1处正在协商对接,改造提升敬老院3处,1处计划9月底完成。开展养老服务设施消防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成立专班,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聚焦优质均衡,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深化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形成移风易俗“四个3工作法”(“三级书记”亲自抓、建立“三项制度”、发挥“三个作用”、严格“三个纳入”),打造移风易俗工作梁山品牌。全县415个行政村均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修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让村规民约“小宪法”发挥“硬约束”作用。火化率达到98﹪,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聚焦为企减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同时,围绕专项行动开展,精心组织实施,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截止目前,向我县30家行业协会商会发放“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情况表、倡议书,抽查检查行业协会商会30个,2个协会推出减免收费举措,1个协会推出降低收费举措,惠及企业60家,减轻企业负担9万元。(通讯员 张金惠 马秀秀 侯敏)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