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徐勇:无影灯下的“隐形守护者”

2021-11-16 14:1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6日讯 记者 林金凤 通讯员 王怀东“手术治病、麻醉保命。”这是医学界公认的俗语,而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麻醉医生只负责在患者手术前扎一针,剩下的便交给外科医生。然而,事实是“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医生作为手术室里的“全科医生”,是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手术中,麻醉医生透过监测仪器,全神贯注,守护着每一个患者。

  手上有“剑” 心中长存大爱

  麻醉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四类,而手术中选择哪类麻醉方法,这需要麻醉医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一台手术在开始之前,麻醉医生的第一项工作是访视患者,除了要综合分析和评价患者的耐受程度,根据术式设计麻醉方案,还要对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心卫生院麻醉科主任徐勇说道,“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一切了如指掌,因为在手术中一个不经意间的小问题便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威胁生命的隐患。”

  而麻醉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也对麻醉医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既要心怀患者,有一颗医者仁心,也要手上有 “利剑”,有战胜风险的本领。”对这句话,徐勇深有体会。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给一位91岁高龄的女性患者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患者不仅高龄,同时合并高血压、乳腺癌晚期肺转移等疾病。经过术前CT检查及评估论证,未发现骨转移,决定给予患者实施单侧腰麻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N手术,手术过程中,徐勇时刻紧盯监护仪等反映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并密切关注患者手术部位出血量、尿量等以评估病人内脏器官灌注是否良好并指导术中输血输液。整个手术历时近一小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成功与否不只是主刀医生的事情,手术医生关注手术部位,麻醉医生关注的是病人全身的变化,在每一场手术中,麻醉医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患者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托付给了麻醉医生,生命只有一次,生命至高无上。我们做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麻醉不能有半点麻痹大意。”徐勇说道。

  精益求精 追求精准医疗

  医生在实践中对于医疗技术的研究,无论对临床治疗还是对医学理论亦或是对患者来说都大有裨益,而这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患者。2013年,家住义堂镇的70岁女性患者张美(化名)因起立过快摔倒,致使其右腿膝盖处疼痛难忍,膝关节无法自主屈伸,到义堂中心卫生院检查后得知,张美右腿发生髌骨骨折。按照以往的治疗流程,对张美进行一系列手术前必要检查后,采取椎管内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随后再进行髌骨骨折手术既可。“但半身麻醉在手术后对患者体位限制较大,一般患者需要在床上躺4小时,期间无法自由活动。”

  考虑到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史,在经得张美家人同意后,徐勇对为张美施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这一在当时较为新颖的麻醉方法。优点是只对患者患侧腿进行麻醉,对其循环影响小,术后体位不受过多限制”,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较长时间镇痛作用,极大减轻了患者伤口疼痛痛苦。

  据了解,该项麻醉技术是徐勇由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后独立开展。而义堂中心卫生院也是乡镇医院中最早开展“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医院。

  除此之外,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2015年徐勇把喉罩全麻技术引入医院麻醉科。为多名小儿疝气患者进行全麻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受到患儿家长普遍好评。“小儿麻醉不是成年人麻醉的缩影,它对麻醉医生的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徐勇说道”。

  共同进步 引领科室发展

   医学这个行业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多掌握一项技术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麻醉手术科是实现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科室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在理念和技术上破冰。身为科室主任的他对科室未来规划有着清晰的认知,“未来,我们在技术上准备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组织麻醉,届时,麻醉将更加精准;另外,在硬件设备上,也有望购置新型麻醉机;在人才培养上,每周按例组织2次业务学习,进行疑难重病例讨论,除此之外,我们科室将继续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市内医院学习,以便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厚实的口罩、手术帽和手术服包裹之下的手术麻醉科医生、护士们在无影灯下,用高超的医术、灵巧的双手重新描绘生命的轨迹。每天,他们为患者的生命安全默默地守候着。

责任编辑:王军
新闻关键词:麻醉医生徐勇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