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再上台阶
鲁网12月22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伊云 魏伟)近年来,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淄博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专业聚集优势,实施党建引领、项目惠民、职教赋能、文化振兴等行动计划,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动员全校参与扶贫工作,扶贫、扶志、扶智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人才智力+专业培训+产业培育”的扶贫路径。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淄博职业学院助力区域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平台赋能、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聚焦党建引领振兴农业农村。博山镇谢家店村是学校自2019年起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学校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后,头等要事就是抓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逐步落地落实党建各项规章制度。在微信平台建立了党员学习交流群、村民交流群,与村委制定了党务公开制度,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指导村主任谢国鹏报考了学校成人专科教育并录取。规范了村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完成了预备党员转正、积极分子推优等工作。借助预备党员转正时机,指导村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举行庄严的面对党旗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有名老党员表示,这是他在村里入党10年来的第一次,以前“党员”对他来说只是个头衔,宣誓的那一刻才真正让他感受到了党员的职责和使命。2020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带头发起环境大整治及村庄绿化活动,参与党员达120余人次。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封村封路,严防死守,并协助党支部组织发动党员群众捐款,累计达17000余元。
2019年,学校还专门选拔了10名业务强、素质硬的党务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协助对口帮扶的博山区博山镇10个村支部抓好党建工作。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帮扶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博山镇井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长江向学校赠送“为党旗添彩 为村民造福”的锦旗时说,与帮扶前相比,自己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信心更加坚定。
聚焦智力扶持振兴农业农村。学校药学系师生对博山区五福峪村周围的山区林地、沟谷地貌进行详细生态学考察,获取了土壤、植被和气候等资料,摸清五福峪山区常见中药品种168种,贵重少见品种6个,特色品种5个,为该村下一步中药种植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淄博市艾灸协会,考察南博山镇上结老峪村及周边山地,为建设艾草种植和初加工基地提出了建设方案。旅游管理系专门成立由专业博士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乡村振兴帮扶“智囊团”,深入乡村和村干部一道翻山越岭考察村情村貌,了解风土人情,专题研讨形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学校其他系院还到博山区蛟龙村、井峪村、谢家店村等实地走访调研,联合艺术设计系为蛟龙村敬老院、小学绘制艺术墙,既锻炼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又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学校积极做好农村贫困学生专项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及计划投放工作。2020年农村贫困学生高职院校专项计划140人,招生专业10个;西部地区协作计划425人,定向计划40人,招生专业30个。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携手山东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妇联等,接续开展了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乡村振兴“学思践悟”、淄博市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淄博市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等专题高级研修班,举办了淄博市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班,开办“乡村振兴学院第一课”“淄博市乡村美学教育‘千名农村妇女进高校’培训班”等,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骨干人员、乡村妇女的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聚焦技能支持振兴农业农村。由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农校对接”渠道,“第一书记”引导周村区北郊镇小埠村尝试土地流转,开展了特色蔬菜和苗木种植项目;继续教育学院配合投入“阳光工程”培训资金约6万元,为北郊镇51个村培训了“园林绿化工”100人,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培训团队,开发包括教材、视频、微课的电商培训包,借助抖音、直播等多媒体为当地农民量身打造网络营销方案,面向博山镇农民开展培训,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旅游管理系对刘家台村张敬焘纪念馆,提出了改建扩建内容和方案;到池上镇泉子村,为该村撰写导游词近两万字并对导游词男女版录音,助推博山区旅游休闲文化乡村建设。
2020年以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急需、有用、可持续的基础性技能需求,学校先后开展农药经营人员、种子从业人员、乡村养老护理员、乡镇全科医生、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等乡村技能专题培训班50期,主办“淄博市首届乡土人才(钢筋工)技能大赛”,共培训各类服务乡村技能人才3060人。加强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人群涵盖农业技术,卫生技术,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会计专业等,共培训9100人。开展农村果树修剪技术培训班10期,累计培训乡村果树修剪技术人员3000人次,研发果树无冬剪技术发明专利,有效提升沂源县当地果树种植结果率和果农家庭收入。组建山东省农科驿站人才专家库,开发水肥一体化、果树修剪等行业标准十余项,配套考核题库十余套及相关培训教材。探索“三振兴一带动”农村发展体系,被淄博市乡村振兴人才专班定为“沂源模式”,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近400万元。
聚焦平台支撑振兴农业农村。学校在产业扶贫平台建设上实现了突破,利用沂源县鲁村镇涝崮泉村环境优、光照好、村文化广场空间闲置等条件,学校投资31万元,由山东盛唐新能源公司建设安装,建成了39.6千伏安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总收入超过75万元。目前学校与博山区博山镇共建有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学教科研基地、旅游教育实践基地、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博士工作站,共同推进博山镇富硒高效农业镇、休闲康养旅游镇、和谐幸福新城镇“三镇”建设,打造出镇校合作新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职教赋能乡村振兴,邀请和吸引政校行企各方优势资源汇聚乡村振兴事业。与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农业银行淄博分行、山东农担淄博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同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校行金农”协同共建 “乡村振兴学院”,创新探索“院校—地方”合作模式、共促淄博区域乡村振兴。与省农担淄博管理中心紧密配合,宣传推介淄博市“鲁担惠农贷”,其相关产品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拳头金融品牌,引导资金流向农业农村,着力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目前,省农担淄博管理中心在保5752户数,29.2亿元,担保规模是年初的2.34倍,是成立之初的78.61倍。学校还根据沂源县乡村振兴需求,首批建成乡村振兴学院沂源校区,委派学校产业教授亲自授课,与东里镇人民政府开展沂源县南部山区万名农民大培训,助力山区百姓持续发家致富,建设美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