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第二医院精神科:不惜穷尽千般艺 愿此一去不复还
鲁网6月6日讯(记者 李群 通讯员 谢树革 郭娟)每当人们提起精神科就会觉得是神秘的,不可靠近的。紧闭的层层病区大铁门、装有防护栏的窗户,病房内一张张紧张好奇、彷徨的面庞,时而不断胡言乱语,时而冲人傻笑。
总之,一想到身处这样的场景,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逃离现场。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蒙阴县第二医院精神科的大夫、护士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去温暖着每一个在精神领域里迷路的他们。
在这个特殊群体里,病情发作时,他们可能面目狰狞,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他们不仅会伤害身边的人,同时也会伤害自己。但他们情绪稳定时,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想法,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早日出院,回家。
曾经有一位精神发育迟缓的病人不能讲话,不能直立行走,不能自行大小便,时有冲动暴力行为。记得初次来门诊时,躲在父母身后年近30岁的他,像极了做错事惊恐万分的小孩。
满头白发的父母对他是既心疼,又是那么的无助。简单交代几句就头也不回的走了,或许他是不敢回头,因为一回头眼角的泪水回止不住的流下来。
“刚入院时,他总是低头不语,大而无神的眼睛下藏着的是无尽的不安和恐惧,从不和别人有任何的交流,每天做的只是蜷缩在病房的某个角落里,在这个角落里吃喝拉撒,在这里仿佛就是他的全世界”,精神科副主任谢树革说。
经过大夫一段时间的正规化治疗,他能处理大小便,偶尔的能和别人有简短的交流,尽管只是三两个字。慢慢的,他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了,早上6点30起床,晚上9点钟上床睡觉,一日三餐,准点吃饭,按时服药,生活一点点开始步入正轨。
当父母再次看到他时,对大夫护士千恩万谢,流下了欣慰的眼泪。“看着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转,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值得”,谢树革说,“这里不过是他们人生中的驿站,而不该是他们的全部”。
在精神科,有着让人望而生畏的病人,同样有着令人敬畏的护士。面对这群需要日夜守护特殊病人,在工作中,她们不仅得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打针、发药、挂水、处理医嘱等,还得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来面对精神病患者喜怒无常的情绪、紊乱的行为,有时候甚至得时不时承受被骂被打的危险。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正是她们默默的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精神病患者无助的生命。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精神科呆的时间久了,护士们也练就了一身“绝学”。据精神科护士长曹艺介绍,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容易反复,住院治疗时间又长,家人又不能时时陪护在身边的问题。特别是好多患者生活过于邋遢、毫无规律,自理能力非常差。
此刻,护士们则摇身一变,成为“帮办”“理发师”、“缝纫师”、“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代买生活用品、洗头、理发、刮胡子、剪指甲、缝缝补补、给患者喂饭、喂水、换尿不湿等等样样都是面面俱到,信手拈来。
二十年来,护士门在这片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小天地里练就了千般手艺,为得是能给这些特殊病人一个体面的生活,更是为了那个走出去再也不复还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