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用好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鲁网12月19日讯 (记者 赵雯雯) 20世纪初,中国现代都市兴起,无数乡间学子远离故土,流寓于都市之间,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百余年倏忽而过,风云变幻,当离乡者重返乡村,当城市人来到乡村,当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乡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深沉厚重的齐鲁大地上,这场由知识者亲身参与,城市、金融力量鼎力相助的农村现代化变革,展现出另一种可能性,踏稳走实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齐鲁大地上不断书写乡村振兴故事,打造出一个个“齐鲁样板”。
当理想主义者“重返”乡村
到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程洪岩来说是一场与农村的“久别重逢”,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搭建“桃花源”的努力。
程洪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早已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扎下了根,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信审批部高级审批人。与许多离乡者一样,城市繁华、霓虹闪烁,他却始终忘不掉乡村的寂寥。
2021年,程洪岩向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行主动请缨,来到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资邱村担任第一书记。提及担任第一书记的初衷,程洪岩动情地说,“我自己出身农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亲眼见证了农村的发展变化,现在希望能亲身参与,为农村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这也算是圆了我的梦。”
抵达资邱时,正是深冬时节,北风中的资邱村显得熟悉又陌生。“当时是下雪天,一进村看到的不是浪漫唯美的雪景,而是这一块黑色、那一片黑色的生活污水。”原来,资邱村缺乏专门的排污通道,只能任由生活污水流到道路上,不仅污染环境,还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板凳还没坐热,程洪岩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在村里奔走调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申请建行捐赠资金45万元,为村里建起了排水沟。随后,文化舞台、扬水站及管道修复等项目在他的推动下相继建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好了,村庄看起来更“现代化”了,但随着走访调研的深入,程洪岩的心却狠狠地揪了起来。“在新春走访困难户的过程中,我们见得最多的是6、70岁的老年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无人照顾,生活质量并不高。我们虽然建好了基础设施,但老年人眼神中的无助还在,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这个物质基础,让老年人在村里也能过上好日子。”程洪岩将规划引领和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程洪岩立足资邱村实际情况,调研市场需求,寻找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探索致富路子。结合当地葡萄种植能手的突出优势,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流转40亩土地,投资130万元发展阳光玫瑰葡萄大棚种植项目,集体增收4万元,群众预计增收100万元,带动阶段性就业30-50人。
然而产业发展难以一帆风顺,其中追求确定性、求稳怕险的思想成为程洪岩的最大阻力。2022年,程洪岩了解到水蛭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好、利润高,于是多方联系,咨询从业人员、调研养殖企业等,决定在资邱村推广水蛭养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面对这个陌生的产业,资邱村的村民们却萌生退意。“我们从来没有养过水蛭,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养活,心里实在没底。”水蛭养殖产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程洪岩意识到,“产业不兴的背后是农民思想问题。即使大家赚到钱也不愿尝试向新的方向投资。只有彻底改变农民思想,哪怕我们离开了农村,产业仍然会不断兴旺下去。”资邱村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由此开启。程洪岩抓好组织建设这一枢纽,在加强理论学习之余,不断与支委成员、支部书记进行谈心谈话,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困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思想先进性。
主动“搭台”,鼓励百姓“登台唱戏”。时令节日,村庄的文化舞台上总是少不了文艺汇演,广场舞、儿歌、合唱、太极拳等节目轮番上演;周末傍晚,公益电影也让全村人聚在一起,共学思想、共话家常,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现如今,村民们的思想更开阔,接受程度更高,在程洪岩的劝说下,投资30万元的水蛭养殖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现在的资邱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有良产、有良居,不仅人有了归处,心也有了依托,这样的农村不会再寂寥,而是以更热烈的面貌欢迎返乡建设者,成为一个新的“桃花源”。
当城市经验与乡村相逢
和程洪岩一起来到卞桥镇的,还有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巡察办科长姚光淏。但与“重返”乡村的程洪岩不同,今年40岁的姚光淏长于城市,从未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农村生活经验为零的城市人,与农村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带领时家村这个蒙山沂水间的小小乡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
时家村依山而建,山上1000多亩土地种满了桃树、杏树,如若赶上仲春时节,房前屋后、树梢山头处处都是白色、粉色的花朵,微风一吹,花瓣扑簌落下,行走其中,恍若“人在画中游”。
而初到时家村的姚光淏不仅没赶上如此胜景,还遇上了“大麻烦”——“当时正值桃、杏膨果期,灌溉管道却爆管,浇不上水,最终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并非时家村第一次因灌溉管道损坏而影响生产。”姚光淏就从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难题入手,向省分行党委汇报,省分行专门拨付30万元用于灌溉管道铺设。姚光淏亲力亲为,前往临沂建材市场实地了解不同材质管道的成本、优点,实时跟进建设进度,最终东岭灌溉管道重新铺设成功,还增设了大功率潜水泵。2022年春季大旱时,这条新建的灌溉管线帮助东岭果农当年平均增收50%。“多亏了姚书记新修的这条管道,我们村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果树浇水问题了,果树产量有了保证。”时家村村民时成诺说。
灌溉管道问题解决了,第二年还实现了大规模增收,似乎姚光淏和时家村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凭借敏锐的眼光、细致的观察,姚光淏在时家村又发现了“新问题”。
时家村果树种植时间早,为当地人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以及安稳的生活,而危机就潜藏在安稳之下。“由于长期重茬种植果树,已经出现果树病虫害增多、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长此以往,果树种植终有难以为继的一天。”
于是,在姚光淏的带领下,小小的时家村内开始了一场果树种植业的“技术革命”。“土地也是有限资源,靠山吃山也有穷尽的一天,要及时进行种植转型,以高品质的桃在市场获取质量优势。”姚光淏组织村“两委”多次前往蒙阴县、新泰市蜜桃种植基地以及临沂苗木培育基地考察,选择成熟期早、糖度高、易管理的桃树品种,引进优质品种,提高产品优质率。
姚光淏结合当地实际,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起大棚草莓、金蝉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树上结桃子,树下长金蝉的立体景象,不仅多次组织外出考察,更邀请专家入村讲解相关知识,双管齐下,突破规模化的粗放,加强精耕细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
“乡村是一块沃土、一片蓝海,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带领群众‘推开窗’,大胆探索。”姚光淏兴奋地说道。
这次探索仅2022年大棚草莓就流转土地40亩,户均收入超10万元,更重要的是姚光淏结识了以时成诺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他们或是在城市里的工厂中打工、或是从事货运行业,但最终都反身回归乡村。“我们之所以选择回乡发展,是因为我们相信家乡的广阔天地,相信农村的无限潜力。姚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干事创业更有方向,更敢干了。”时维珂说道。时维珂2022年开始种植大棚草莓,当年盈利5万元。在草莓园中经常可以看见姚光淏调研的身影,在姚光淏的办公室里也时常出现村民们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方向的声音。
城市与乡村并非彼此对立,当以姚光淏为代表的城市人才来到乡村,当城市与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相逢,城市以其先发优势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大展身手,助力乡村振兴。
当金融活水引入乡村
无论是理想主义者搭建“桃花源”的努力,还是城市经验与农村的碰撞,他们在农村之所以能发挥出个体的作用,背后是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的决心与担当,也少不了山东省分行的鼓励与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诞生于城市,产生于城市发展之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兵利刃”。当社会发展的步伐迈入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农”工作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建设银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转身拥抱农村,以金融活水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大行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程洪岩、姚光淏只是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在他们背后,有无数建行人为乡村振兴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将金融资源引入农村的广阔天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面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如何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省建行积极举行第一书记交流座谈会,鼓励第一书记创新思维方式,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与此同时,省建行还积极推动“帮助下乡”“金融下乡”,设置专项资金,为农村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向省团委捐赠60万元定向用于平邑和帮扶村的“希望小屋”建设,捐赠24万元资助平邑一中优秀困难学子80名。建设数字乡村,投资60万元在卞桥镇资邱村、时家村建设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及裕农通样板间,集成了智慧党建、村务管理、公共服务、金融服务模块,助力乡村管理、乡村生活、乡村服务数字化。建设全域“裕农通”服务点,在全县所有行政村设立340个“裕农通”综合服务点,将金融服务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送到村民手中,农民不出村就能实现存取款、买理财,生活交费,社保缴纳,就医问诊,政务服务等。
省建行行领导扑下身子埋头干,多次赴村调研指导工作,推动建行业务下沉以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用金融活水引至田间地头、浇灌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第一书记驻村后,市分行在平邑县新增设240个裕农通服务点,新增20户小微企业贷款1000万,新增裕农快贷240万元,推进“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冷链贷”等新产品;争取信贷绿色通道及优惠政策,为平邑大中型企业和单位增加授信2.8亿元,形成放款2.2亿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离开卞桥镇时,冬日的阳光正好,路边幼儿园正播放着活泼动听的音乐,未来在建行的带动下,将有更多的城市、金融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带动更多人书写“离乡—返乡”的人生轨迹,只是与百余年前文人学子的返乡不同,这次的返乡之路没有伤感,唯有跃跃欲试的欣喜与乡村振兴的光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