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进片区,带来村庄蝶变 沂水县加快乡村振兴片区建设
今年的白家马庄集,比往年更热闹。1月6日中午12点,沂水县许家湖镇白家马庄村的主干道上人头攒动,肉贩胥振国正忙着为顾客称重打包。“像这种村里的小集,平时这个点早就散了,不过今年白家马庄村人气旺,我们这些摆摊的也跟着多挣不少钱。”胥振国说。
村里为啥人气越来越高,耄耋之年的村民高智云认为是环境越来越好了:以前北面的进村路没有硬化,人车行过尘土飞扬,今年路面已铺上沥青;摆摊的空地原本只是一片林地,如今地面铺上石子,还在西侧建起公厕;路边建起不少花坛,小广场上还增设了滑梯等游乐设施。
“这些项目涉及群众生活所需,以前资金不足,项目只能排队推进。”白家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白梅杰告诉记者,村集体年收入只有十几万元,前年花7万多元更换了自来水管道,无法再实施其他工程,但去年白家马庄村与其他4个村被划入乡村振兴片区,各级各部门按照片区模式倾斜资源,产业、道路、环境、排水等十几个项目密集上马,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什么是片区模式?“以前每个部门的资源分散使用、平均分配,像撒芝麻盐一样,如今我们把资源统筹起来使用,在片区内形成合力,打造一片就能成一片。”许家湖镇党委书记何泰然说。
近年来,沂水县按照“大规划、小切口、可复制、能推广”的原则,整合力量、连片打造,成熟一片、推进一片,先后连片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等县级以上片区11个,12个镇街的209个行政村被列入片区。
“按照要素连片保障的原则,沂水县将资金、土地、第一书记等要素向片区倾斜,有序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片区建设,实现握指成拳。目前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片区全覆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沂水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铭说。
在沂水县,像白家马庄村这样进入片区抱团发展的村庄还有很多。
沂水县全面推行乡镇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探索一社带多社、多社带全域的发展路线,该县党支部领办372家合作社、1040支志愿服务队。其中,马站镇试点“支部领办+全程托管+规模经营”模式,由镇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整合后的4600余亩土地统一由省供销农发集团托管。2022年,托管的第一批2535亩小麦、玉米实现净收益130万元,为村民分红68万元。
深入实施“四雁工程”,今年以来新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06名。院东头镇西墙峪村正是在“90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的带领下,从提升基础设施入手,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新产业,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将一个闭塞的落后村,变成今日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明星村。
积极探索村(社)、企联建“共富车间”,动员138家企业和村庄一对一结对,投资3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6个,帮助60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诸葛镇积极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推进观赏鱼养殖进村入户。通过盘活村集体、农户院落等闲置资源,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带动周边12个村、47家养殖户,建设养殖池121个。
“近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县,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行动,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片区推进模式。”沂水县委书记陈士贤说,沂水县坚持问需于民,以“全域整治、全域旅游、全景沂水、全民共富、全面振兴”为目标,努力蹚出老区乡村振兴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