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好人”何宗彦:31年深耕土地“文章”

2024-03-22 19:27: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2日讯 何宗彦,男,57岁,汉族,现任临沂市沂河新区梅家埠街道干沟渊村党支部书记,自1993年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全体村民深耕土地“文章”,走出一条依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心为民的“犟”书记

  刚担任干沟渊村党支部书记时,何宗彦只有26岁,和他搭班子的支部成员都是年过半百的长辈,大家都多少有点不服气。当时村里正好有两个优抚对象不配合工作,何宗彦便一趟趟地往他们家跑,不厌其烦,穷尽办法,多方找人调解,引导亲属劝解,直至将矛盾化解。“庄里要发展,就得靠你这样的犟脾气。”这件事让支部成员们改变了对何宗彦的看法。

  而一直以来,何宗彦的“犟脾气”也体现在凡事冲在前、干在先。1997年冬天,村里电灌站叶轮坏了,不换就耽误地里用水,何宗彦二话没说就跳进水里维修,地下水冰冷刺骨,他在井中摸索了很长时间才把叶轮换上,也留下了每逢阴雨天膝盖骨缝就疼痛的后遗症。1999年,村里修电灌站,何宗彦给电盘接电的时候出现故障,手臂被电伤,至今留有伤疤。2016年,何宗彦父亲病逝,为不耽误麦收,何宗彦仅用了3天处理完父亲的后事, 就赶紧去抢收麦子,同年11月份,何宗彦母亲又走了,他白天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便又去帮着村民种麦子,最终忍不住在麦田痛哭出声。2017年6月,何宗彦的妻子不幸遭遇车祸,完全丧失意识,一切生活起居需要陪护,每天天不亮,何宗彦就要给妻子穿衣、做饭、喂饭,然后去忙工作,忙完后再赶回家照顾她,一天只能睡个三四个小时,看着毫无知觉的妻子,何宗彦一度想放弃工作,但是看着村里的变化、想着今后的发展,他又开始给自己鼓劲,坚信咬咬牙就能跨过这道坎。

  敢于改革的“闯”书记

  进入新世纪,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受到挑战,何宗彦发现,“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党支部要站出来,领办一个合作社,帮着大伙种好地。”在2018年,何宗彦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

  为了让党员群众安心,何宗彦带着村“两委”成员以及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赴3省6市10县区取经学习,又多次召开会议,让大家亲眼看见“股田制”改革的优势。2018年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干沟渊村召开全体村民会议,通过“股田制”改革方案,利用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创新“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股田制”经营模式,托管全村566户1961亩土地,托管率达到98%。至此,干沟渊村实现了全村共种一块田,第一年便实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何宗彦还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建水渠、修道路、美庭院、建广场,曾经落后的干沟渊村,如今成了国家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生态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共同致富的好书记

  干沟渊村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乡亲们看在眼里,渐渐的,周边越来越多村民找到合作社托管土地,2023年,何宗彦又抓紧机会,依托合作社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及农业合作协议,加快实现利润更大化。据统计,通过合作社集约式管理,平均每亩地每年降低成本200元以上、增收粮食不低于150公斤,仅小麦每亩每季增收就在400元以上。

  现如今,干沟渊村直接托管土地面积已达3000亩,农机服务覆盖面积6000多亩,在实现“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同时,解放劳动力2000余人,促进劳动力转移800余人,村民每户年增收达5到8万元。对此,何宗彦表示:“干了30多年支部书记,酸甜苦辣都有,最终目的还是想把我们村搞好,叫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多干实事,多干好事。”(通讯员 陈泊钢 董凤青)

责任编辑:时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