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杨集镇:“一站式”矛调中心 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鲁网11月7日讯 近年来,郯城县杨集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高标准打造“一站式”矛调中心,构建起群众“急难愁盼”事件“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社会治理体系。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打造部门联动解纷共同体
健全阵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杨集“一站式”矛调中心,中心以集中常驻、随驻、轮驻统筹各部门职能。公安、司法、信访、热线首发等17个部门54名工作人员常驻、轮驻办公,以群众“最多来一地 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务。
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站式”矛调中心的主导地位,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逐步完善听证会议、矛盾预警、案件研判、应急处置、部门联动、矛盾回访、投诉处理等制度。确保矛盾纠纷受理调处及时、数据采录详实、转办交办顺畅、部门协同有力、化解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已听证案件5件。
强化部门联动。提高“一站式”矛调中心对全镇范围内矛盾调解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同指挥能力,主动加强与镇派出所、司法所、城管所、信访办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推动各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已统筹调动17个部门名120余人员参与纠纷调处。
选优配强调解队伍,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广纳贤才,配强调解员。通过公开招募、民主推荐等方式,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从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调解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层层把关,吸纳有文化、素质高、道德好、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一站式”矛调中心调解队伍,调解员有工人、干部、教师、医生,也有退休人员,多层面、多领域充实了矛调中心调解队伍。
加强培训,提升调解技能。为提升矛调中心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每月组织培训,带领学习相关业务知识,邀请经验丰富的法官、调解员现场授课,提升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同时将调解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视频授课、理论讲解、模拟调解、研讨交流,使调解员掌握成熟的沟通技巧,快速准确找到矛盾双方利益平衡点,推进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今年共开展培训9次,累计受训640人次。
科学考核,规范调解工作管理。落实《杨集镇“一站式”矛调中心经费保障制度》,对调解员实行量化管理,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调解案件数量、调解成功率、调解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的考核,全方位、多角度对特邀调解员进行综合评价。对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调解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表现落后的调解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今年以来,共计发放调解经费4600员。
创新调解模式,树立“馨网格”调解品牌
融合多元调解方式。结合“调解+网格”新模式,通过网格员每天网格走访巡查、群内动态等方式,接收居民日常生活实时动态发现问题,网格内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建立“12345+调解”的联动解纷机制,做到诉求主动响应、调解快速介入,有效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强化线上线下调解。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通过“山东解纷码”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工具,实现“一站式”矛调中心的“零距离”服务。群众可在线提交调解申请及相关材料,快速便捷地完成调解过程,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线下调解注重整合各方优势力量,推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三单模式”,为群众提供咨询、受理、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一站式”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调解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还增强了调解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全面提升了调解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渠道解决纠纷的需求。
树立“馨网格”矛调品牌。化解矛盾是目的,疏导教育是根本。为了有效化解农村基层的矛盾纠纷,杨集镇利用在农村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乡贤打造了“馨网格”调解室,充分发挥“馨网格”矛盾纠纷调解室“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以“谈谈心、评评理、拉拉家长里短”的方式化解群众心中的“疙瘩”,将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今年以来,共调解案件15件,和谐了邻里,文明了乡风。(通讯员 李井水 牛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