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中医朱法永:以仁心点亮杏林 用创新续写岐黄
鲁网3月17日讯 在中医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对中医事业的赤诚热爱、对患者的无私关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朱法永,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临沂市中医医院青年中医门诊主任。他用三十余载光阴,以赤子之心诠释“大医精诚”的至高境界。在守正与创新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传承之路,用仁心仁术书写着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答卷。
初心如磐,立志杏林
朱法永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乡亲们因病致贫的艰辛,让他刻骨铭心。为此,他从小立志做一名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的良医。
1989年,他考入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在校期间,他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理论,从我国历代医学名家名著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 对国医国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他从孙思邈、白求恩、希波克拉底这些前辈的故事中懂得了做一名优秀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崇高境界,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志高远、勤奋学习、从医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勤读善学,博采众长
读书,他讲求“勤求古训,博采众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从熟读《内经知要》《脾胃论》《汤头歌诀》《脉学》等中医入门典籍开始,夯实理论基础, 进而博览历代名家名著,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 等经典著作。在学习方法上, 既注重溯本求源,取其精要, 又注重变化发展,辩证继承。在学习领域上,他主张开阔视野,中西并举,兼收并蓄。朱永法热爱中医,但并不摒弃西医。他在苦读中医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现代西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累和提高,尤其关注当代西医前沿理论的发展变化,广泛涉猎国内外医学界与中医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做到择善而从。他说:“往往书内知识的难解之处,却被书外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拜师学艺,自成风格
从师,他注重海纳百川,得其要领,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他先是跟师临沂市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本院老中医周学云,进一步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根基更为扎实。2008年,他自费参加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会议,开始接触扶阳理论,时隔一年又自费到成都“卢火神扶阳医馆”求学,对其理论精要、治则方药有了更加深透的理解。2010年,他参加了全省首批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学习,期间得到诸多名家点播指导,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2年他成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候选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延老先生的入门弟子,跟师三年,在刘老的指导熏陶下,中医临床技能更加得心应手。2014年,他又拜国家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传承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顾植山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了龙砂医学流派五运六气理论、膏方治未病。他还自费到四川、北京、济南、 潍坊、日照等地,遍访当地名医,博采众家之长。这些年,他一边跟师学习,一边认真总结不同流派和各地名医的真传要领、 临床经验、治则方药,整理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跟师病案和学习心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学术风格。
临床创新,关爱患者
临床,他主张师古而不泥于古,不拘一方一药,因人因机,灵活化裁,忌“执一方而御百病”,善“守一方而应万变”。同时,他把中医治疗呼吸科常见病的治则方药规范化、系统化,总结制定出一整套具有中医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操作性强,便于推广, 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好评。他尊崇“天人合一”的观点,把人看作一个小天地。他说:“人之所以生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候、季节、时间、 地理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并以此为指导,在临床中注重把握整体变化,做到知常达变。”
作为中华医学传承人,朱法永并非仅仅拘泥于遵循古训、墨守成规,而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目前,他正在致力于把中医扶阳派和龙砂医学这两大医学流派的理论精髓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探索和研究, 以期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进一步弘扬,更好的造福于民。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朱法永从医多年一直坚守的信念。他深知,病人是最需要关爱和体贴的群体,往往医生的个眼神、一句问候,能给病人以莫大的鼓励和希望。因而, 他始终视病人为亲人,为朋友, 怀着满满的关爱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他说,既然不能做一个良相治理国家,那么作为一个良医,医治的是人的身心疾苦,能够通过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来安定一个社会细胞,也算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朱法永,临沂市中医医院青年中医门诊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中医科普巡讲专家,被评为临沂市卫生领军人才、山东省名中医专家、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荣获临沂市五一劳动奖章。擅长运用传统祖国医学知识体系诊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内科疑难杂病;在治疗中医内科病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中医全科,尤其在治疗肺系的鼻炎、咽炎、哮喘、肺纤维化、肺癌、肺结节等方面有独到疗效。(本网记者)
坐诊时间:周一到周五 临沂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朱法永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