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元散文新作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
鲁网6月7日讯 6月5日,由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承办的丁建元散文新作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散文学会及驻济媒体的学者、专家代表和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顾广梅主持。
丁建元首先分享了两部散文集的写作过程。他说,这两部作品分别是退休后深入沂蒙山采访和在家读书写作的收获,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只是当代散文丛林中的一株盆景,今天呈现出来想让大家给予“裁剪”、批评。
研讨会围绕丁建元先生出版的散文新著《沂蒙山好人记》《画布上的灵眼——色与线与善与恶》展开学术研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景科,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守森,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叶诚生,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建国,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祁春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刘振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大众日报》高级编辑逄春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月斌因事未能到会,发来书面发言。
专家们认为《沂蒙山好人记》是散文家丁建元现实题材散文的一部“融文体”之作,其叙述与表达方式融和了散文、报告文学、非虚构等跨文体的写作经验,用独特的语言,看似普通却又生动传神的叙述方式,用心、用笔为生活在沂蒙山的29位平凡而又具有非凡人格力量的人物造像,是一次怀着民间伦理精神,心寄大地、情寄苍生的贴地行走。他坚持一种善的、有情怀有人文关怀的写作立场,从“人”出发,注重人物细节和生活真实,捕捉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透彻书写人世间纯良朴素的大爱。作品展示了散文家丁建元非凡的写实笔力和语言驾驭能力,灵活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让每位好人自己开口说话,活态的语言风格为作品增添更多智慧与光芒。专家们一致认为《沂蒙山好人记》在深挖人性人情的温度,呈现人性之美的力度,展现生活本真的深度等诸方面都有不凡的开掘,是近年来当代散文在书写现实、塑造人物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画布上的灵眼》是丁建元的第三部读画题材散文。专家们认为这是一部别开生面,历久弥新的才情之作。他善于用语言掀起平静画面的波澜,每一篇文章都像一座立体的纪念碑,用写作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展示了超然于画外的意境。他坚持人性的尺度,坚持将思想达到极致审美的微度,追求哲学、美学、诗学的统一。这部散文体现了作者细读和深描的汇通工夫,积极也回应了文学史上的传统命题“诗与画”的关系。他的读画散文是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代表,语言华丽,文雅精致,层层渲染。作者怀着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一方面从哲学的思考向深处去,一方面从人性的方面在大地上走,是一次有难度又不断超越的写作过程。
丁建元新作的出版,是山东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也为散文如何把握现实题材,如何创作更多优秀的走心作品提供了借鉴。专家们认为丁建元是当代一位有较高辩识度的散文家,也是一位极富才情和智慧的写作者。
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介绍了研讨会举办的初衷,感谢专家学者对研讨会的支持,他谈到这次探讨会也是山东省散文学会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项,今后将围绕山东优秀散文家的个案研究展示研讨,提升山东当代散文创作水平,打造当代散文学术方针。
来自媒体的代表《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刘君,《农村大众》纸媒中心常务副主任刘秀平,《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王川也从各自角度分享了阅读两部作品的感受和心得。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沂蒙山好人记》这部散文集是一部独特的文本,内容真实,叙述语言独特,用细节调节现实的冷暖,打动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引发共鸣,也带给大家浓浓的暖意。他的作品善于激发生活的诗意,用作品铸造了文学的力量,体现出好在眼前、好在身边、好在心中的境界。散文集《画布上的灵眼》则是作者系列读画散文的延续与升华,具有哲学的、思想的深度思考,体现了大悲悯、大同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独特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今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将持续关注当中国散文的创作,加强对山东优秀散文作家的研究,努力开展多样的、广泛的学术活动,与山东省散文学会一起把中国散文研究中心建设的更扎实,更有影响。
丁建元,山东友谊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自20世纪80年代走向文坛至今已出版散文集九部,作品入选众多选刊、选本,其读画散文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通讯员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