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文学最终是给苦难者的

2019-05-27 14:21:00 来源:济南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张炜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实习生陈元昊 摄

  大型公益讲座《经典文学论坛》更名为《文学照亮人生——中外经典文学讲坛》,5月25日上午在山东书城二楼与读者如期相约,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和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广梅对谈,共话古典文学双子星《诗经》和《楚辞》,探讨“古老诗国的心灵秘语”。

  穿过文本的丛林走到作者面前

  熟悉张炜的读者都知道,他的作品带有古典文学的灵魂。在浮躁如斯的网络时代,张炜依然坚持他的雅文学传统。所以,当张炜的《读〈诗经〉》《〈楚辞〉笔记》增订版新近上架后,读者便期待着能从他的解读中,探究到一些他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在活动现场,张炜说,真正的阅读需要穿过文本的丛林,走到作者面前,要理解《诗经》就要理解那些散落在苍茫历史时光里的无名作者。在张炜看来,《诗经》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诗歌,它们是歌词,有音乐伴奏,有时会出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场合,尤其是来源于民间的“风”那一部分,常常给他感动。

  二十年后,张炜回看当时出版的《读〈诗经〉和》《〈楚辞〉笔记》,感到深深的不满足,因为彼时的解读只限于一些具体的篇目文章。如今,他以增订的方式再一次解读《诗经》和《楚辞》。在张炜看来,当穿过文本丛林与作者相遇时,读到作者眼睛里的东西,是最终目的,也是最高目的。

  克制网络时代的浮躁亲近传统经典

  张炜认为,尽管人们在网络时代已经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但依然要亲近经典。而解读《诗经》和《楚辞》,则是他用个人全部能力对古典的一次拥抱。

  在张炜看来,人的精神面貌受山河土地的影响,《诗经》和《楚辞》创作的那个年代,人在自然的缝隙中求生存,具有一种顽强、茂密和不可阻挡的生猛,古人那强大的创造力在艰苦的创作环境中,呈现巨大的张力。而在一些当代文学作品中,几乎见不到几棵树、几条河、几声小鸟鸣叫的自然物描写。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广梅认为,张炜对《诗经》和《楚辞》的解读犹如博物志,既有人的文学史,也有物的文学史。此外,张炜还认为,读任何文学作品都要有沉迷的能力和超越的能力,以一种放松的状态游走于经典和现实之间,好的古典文学作品会在一种对比中,帮助阅读者的理解更加深入。

  无论是《楚辞》里的屈原,还是《诗经》里的劳动者,他们都是苦难者的形象。在张炜看来,文学属于这些受压抑的不完美者。所以,张炜一直时刻提醒自己,文学最终是给苦难者的。(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王琦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