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泉边话红楼》元春35 贵妃薨逝真正的原因
作者:柳延秀
结合《红楼梦》故事情节,和年贵妃的历史记载,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推断,结果可能出人意外,但是合理的推断:尤二姐的死就是贵妃的死,吞金自逝。理由如下:
一、死亡的症状与历史记载相符。
历史记载年贵妃死于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死前患抑郁症。红楼梦中,尤二姐死于元妃三年底,死前也患抑郁症,两人的死亡病症和时间是对应的。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戚眉总评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醒:【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所知】。简短一句评语,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史公”,说明作者在这里的写作意图,是在记录历史;二是“念死书”,说明脂砚斋在提醒人们,如果要真正理解写作意图,脑子必须要多转几个弯,用心琢磨。
二、与书中暗示相符。
元妃是年贵妃在《红楼梦》中的化身,贾元妃真正的死,伏在尤二姐身上,所以推论结果,贵妃是吞金而死。书中诸多暗示:
一是秦可卿死时托梦王熙凤,“三春过后诸芳尽”。尤二姐死于元妃三年冬,对应年氏死于雍正三年冬,正是“三春过后”!
二是判词“荡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是元妃的死法。二姐死前自思:“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随后吞金于卯时而亡。试想,吞金入肚后,金子穿肠而过,何尝不是荡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三是冯紫英行酒令“鸡声茅店月”是元妃的词牌。尤二姐死时,“一块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泪便吞入口中,几次狠命直脖,方咽了下去”。在整晚直到卯时的吞咽过程中,吞咽的姿势,结合痛苦的呻吟,何尝不象引颈长鸣的报晓雄鸡?
四是她的自杀行为,何尝不像一支爆竹,一声震得人心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种自杀,又何尝不是一种暴死?而这种深深隐藏的死法描写,又何尝不象王熙凤的笑话,聋子放爆竹?即使房子大的爆竹,说散也就散了,众人还浑然不知!
五是二姐自杀死亡的时辰,书中天文生曾说过:“奶奶卒于今日正卯时”,“明日寅时入殓大吉”。“正卯时”又是“虎兕相逢”, 二姐“大梦归”的时辰与贾贵妃判词暗合,这仅仅是巧合?
三、与死前体态相符。
历史记载有不实的疑问,并不是对历史记载的全面否定。只看这一句,年贵妃“体素病羸,于今三年未遑药饵渐次沈惙”。
书中的贾元妃从清虚观打平安醮开始就心虑重重,到后来的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再到后来的太监借钱,迎春受虐,“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是不可能的。
而尤二姐“四肢懒动,茶饭不进,渐次黄瘦下去”;还有“一些闲言闲事不闻,庶可望好”,但偏偏闲言碎语不断,这才符合“体素病羸”。
贾元妃死前,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请看她死前的痛苦状态是:痰气堵塞,口流涎水,不能言语,只有悲泣之状;其情其景,与吞金之状、之痛苦多么相似。
四、与故事情节相符。
六十九回是贾府命运的分水岭,是一场大悲情剧,它掀起了全书故事情节的又一个高潮,从此,贾府的繁华胜景基调,开始走向下坡路了。前面小说的基调整体是优美的,有序地叙述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故事,到六十九回,基调走向了凄残。
从此开始,宫中夺锦、借钱勒索,自家抄家,迎春受辱等七件八事接踵而至,美人也一个个走向死亡。正如探春所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因为真正贵妃的死亡,全书在六十九回出现拐点,大观园内部结构开始瓦解,贾府开始一路向下衰落,最终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