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的“美丽河湖”实践
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淄博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列入省级水利遗产名录。美丽河湖案例在党的二十大成果展中展出。
马踏湖是鲁中泰沂山脉北麓山前倾斜洪冲积平原与黄河洪水泛滥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猪龙河、孝妇河等河流汇流滞水形成的浅平湖泊湿地,方圆96平方公里,湿地景区22.4平方公里,是山东第三大湖,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两倍。
马踏湖有着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湖区内纵横相连、交织成网的航道水路有2100余条,全程合计400余公里。有十几个村落、数千户人家散落在湖畔水渚,村村靠湖、家家临水、户户通船、岸芷汀兰、芦荻闻莺、舟舸自横、白鹭飞翔、渔歌互答、鸬鹚翻飞,这就是人们心中的水村图卷。
桓台县委县政府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发挥马踏湖湿地的多种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马踏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将其列为全县“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唯一一个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片区,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和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主要包括:2012年生态修复蓄水工程,2013年河道清淤疏浚工程,2014年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工程,2015年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程,2016年马踏湖风景区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及后续一系列工程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形成县、镇、村上下齐管,自然资源、水利、环保、湿地保护中心等部门单位联动的保护管理格局。马踏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强力维护了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马踏湖湿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区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高地,逐步成为省、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点。
今天的马踏湖,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明显变好,主体水面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蓄水能力明显提高,湖区最大蓄水量可达2500万立方米;植被覆盖率90%以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野生动物137种,其中鸟类近1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大天鹅、小天鹅、白腹鹞、黑翅鸢和长耳鸮,“三有”动物65种;野生植物121种,其中野大豆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马踏湖首次发现。);防洪抗涝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利奇马”时,蓄洪泄洪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马踏湖共分为三期进行建设,一期长约4公里,水域面积1500亩,有五贤祠、冰山遗址、徐夜书屋等等。五贤祠为祭祀鲁仲连、颜斶、辕固、苏东坡、诸葛亮的祠堂;冰山遗址为鲁仲连泛舟马踏湖,忽闻秦国灭齐,遂悲愤投水以身殉国,其处突起一座冰山,长百步,高数仞,甚为悲壮;徐夜书屋为明末清初有名的文人徐夜,因志不士清,隐居马踏湖边,自称“徐夜书屋”;二期长约8公里,芦苇面积7000亩,为合理利用区,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三期长约15公里,芦苇面积8000亩,为保护保育区。该处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外部干扰较少,生态敏感度较高,主要开展保护、监测等活动。